Shanghai Doctor

健康 | 高血压,究竟有多危险

更新时间:2020-06-11点击:637


image.png

image.png

高血压许多时候并没有什么不舒服,

以至于很多人会忽略。

但是,没感觉、没症状,

并不等于没损害、没危险。

image.png

潘教授对你说




image.png


高血压的危险分两种


一种是急性血压升高所带来的危险,比如急性脑中风、急性肾功能衰竭和急性心衰等,脑中风引起的突然死亡、瘫痪可能是大家比较害怕和重视的,笔者平时工作中就经常碰到很多人来就诊是因为身边有人由于高血压而突然发生了中风。


另一种是高血压所引起的慢性损害,长期的血压升高会慢慢破坏人的心脏、脑、肾脏、眼睛等器官,这种慢性损害基本是不可逆的,像是杀人于无形的“隐形杀手”。


高血压的慢性损害容易被人忽视,特别是工作繁忙、疏于照顾自己身体的人,等到人们发觉高血压已经引起心脏、脑、肾脏和眼睛等器官慢性的损害,往往已经比较迟了。

image.png
image.png

怎样避免和减少高血压引起的危险



首先,应该养成良好的生活方式:规律的作息,良好的饮食习惯,戒烟和适量饮酒,坚持适量规律的运动锻炼等等。


其次,对自身的血压应该要有了解,高血压的病人应该学会监测自己的血压。这样可以掌握自己的血压,使它长期基本处于较好的水平,可以较大程度降低高血压所带来的损害。


应该定期对高血压有没有引起靶器官并发症进行检测,选择合理地降压药物进行保护靶器官。


 

image.png


对高血压引起的靶器官损害的检查


有没有左心室肥厚和扩大,高血压导致心脏肥厚和扩大,称为高血压心脏病,最后会因心脏肥大、心律失常、心力衰竭而影响生命安全,初步可以做一下心电图,而心脏彩超可以评估心脏大小、结构和功能等情况。


长期的高血压可促进动脉粥样硬化的形成和发展,冠状动脉粥样硬化会阻塞或使血管腔变狭窄导致心肌缺血缺氧,引起冠心病,甚至心肌梗死、心力衰竭。心电图可以初步筛查,如果有活动后的胸闷胸痛症状,建议做冠脉CTA或冠状动脉造影。


肾脏动脉硬化筛查,早期查尿微量白蛋白,后期应查肾动脉B超和肾功能,以了解肾动脉有没有狭窄以及肾功能情况。


脑动脉硬化筛查,颈动脉B超可以了解颈部血管动脉硬化的情况,颈动脉CTA可以较清楚地了解颈动脉斑块和狭窄的严重程度。如果血压控制良好仍有头晕、单侧肢体无力甚至嘴角歪斜等,应该到神经内科医生那里查一下头颅CT或MR。


眼底检查,长时间高血压会引起眼底动脉硬化,长期高血压的患者应该定期在眼科进行眼底检查。


image.png



|作者简介|



image.png


潘俊杰 | 副主任医师

专家门诊时间:每周四、五上午(华山医院总院)


复旦大学医学博士,
华山医院心内科副教授。

2000年参加工作以来,
一直从事临床一线工作,
内科功底深厚,理论和临床经验丰富,
工作认真负责,深受病家好评,
并多次获得华山医院优秀党员称号。
曾在海外独立开展心血管内科工作2年,
具有丰富的心血管疾病诊疗经验。


主要擅长:冠心病的诊断、药物治疗及支架植入;
心律失常药物治疗及起搏器植入;
高血压诊断、药物调整及难治性高血压的治疗;
高脂血症;心力衰竭的综合治疗,
对心内科危重症疾病的抢救有独到的经验。
尤其对冠心病复杂病变的
支架植入有较深的理解和造诣,
每年独立完成急诊及平诊手术300多例。


主要研究方向:冠心病的诊断及治疗,
主要从事动脉粥样硬化发生发展演变过程
及急性冠脉综合征中血栓形成的分子生物学机制
及应用性基础研究和探索。

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一项、第二负责人参与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
实施二项以及主持复旦大学青年教师科研能力
提升项目课题等多项课题。
先后入选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
优秀人才计划“华菁奖”、复旦大学“卓学计划”。


文章转载自微信公众号

启航新健康博士专家团

潘俊杰博士医学科普讲坛










关键词

健康科普

官方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