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20-06-01点击:1645
邱蔚六
好医生,应该是个哲学家
人 物 介 绍
邱蔚六,1932年10月生于四川省成都市,1955年毕业于原四川医学院。现任上海第二医科大学口腔医学院名誉院长,口腔颌面外科终身教授、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担任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口腔医学学科评议组第一召集人,中华医学会理事,中华口腔医学会副会长兼口腔颌面外科专业委员会名誉主任委员,中国抗癌协会头颈肿瘤外科学会主任委员;国际口腔颌面外科医师学会理事,国际牙医学院院士,国际牙科研究会和美国颞下颌关节外科学会会员。2001年12月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是迄今中国口腔医学界第一位院士。
邱蔚六教授从事口腔颌面外科工作46年,擅长口腔颌面部肿瘤与整复外科。曾23次21项获国家发明奖,国家教委、卫生部及上海市科技进步奖;先后主编了《口腔颌面外科学》、《口腔颌面外科理论与实践》等10本专著,并参加了《整复外科学》等20多本专著的编写。在国内外杂志上发表论文260多篇;是国内20余本专业杂志的主编、副主编或编委,也是国际著名杂志《Oral Oncology》的唯一中国编委。
“一位好医生,应该是一个科学家,一个哲学家,一个艺术家。”
第九人民医院。这位85岁的老者,中国工程院院士邱蔚六,中国口腔颌面外科的开拓者,领军人。
他年轻时热爱运动,擅长排球及田径。他从小喜欢外科,后来考上口腔医学院,毕业后被分到原上海第二医科大学。他有一个观点,一个外科医生的黄金时代在35岁到65岁之间。他把大量时间都投入到手术台上,直到75岁。走下手术台,他做着力所能及的事情,带学生、搞科研。他每天要读二十份报刊,自己能做PPT,还会用photoshop。他经常亲自整理书稿,为后辈学生提供学习资料。耋耄之年,他仍然有着26颗健康的牙齿。
与邱老聊天,惊叹于他对新事物的敏感,惊叹于他对哲学的透彻领悟。
“爱护口腔,爱护牙齿啊,在欧洲某些地方,牙齿残缺的人,直接归入残疾人行列。”邱老说。
希波克拉底说,医生可以成为哲学家,他要会运用哲学思维来思考和解决医学问题。对于这一点,邱蔚六有他自己的体会。
“我曾经写过一篇文章,《临床决策需要辩证思维》。一位医师在一生中总不能没有一点临床决策上的错误,或者说是失误,但应力求少犯,特别要防止重大的失误。临床决策失误,往往与医师的思维方法关系密切,而不一定是他的技术不够精湛。”
在邱蔚六看来,哲学知识可以帮助医师们改变在临床及科研工作中思维的局限性和片面性,提高医疗决策的准确性。“医生在临床上首先给病人诊断,诊断分两方面:主观症状和客观症状,即患者主观的感受和医生客观观察的症状。医生下结论的时候,一定要主客观相符合,如果出现主客观不符合的现象,要慎重下最后诊断。”邱蔚六说。
“我们会遇到很多病人说某个部位不舒服,可检查下来什么病都没有。这种情况下,我们也要用辩证的方法告诉病人,他只是现在没有问题,但不能保证以后没有问题,所以要多留意,多检查。医生要做到不绝对、不片面,才能把失误的概率降到最低。”
二十世纪九十年代,临床医学领域内迅速发展起来一门新兴学科——循证医学。其核心思想是“任何医疗卫生方案、决策的确定都应遵循客观的临床科学研究产生的最佳证据”,从而制订出科学的预防及治疗对策和措施。不过,“循证医学”是从大数据中找证据,却轻视了个人临床经验。从2011年开始,医学界提出“医学循证”,要从医学经验中找证据。其实,“循证医学和医学循证也正体现了医学的哲学辩证思维。”邱蔚六说。
邱蔚六认为,“一个好的医生不仅可以是医学哲学家,也可以是科学家和艺术家。当然,一个人具备多方面的素质是很困难的,但至少往这个方向努力是对的。”在他看来,现在对哲学理解度高的医生很少,他自己也只是“略懂皮毛”,刚刚入门而已。
提起口腔颌面外科,很多人都很陌生,以为与面部美容、牙齿矫正有关系。其实,口腔颌面外科是口腔医学下一个二级学科,是一个涉及牙科与整形外科的交叉学科。
口腔颌面外科与面部美容有着本质的区别,“前者是雪中送炭,而后者是锦上添花。”邱蔚六解释说,“人的颌面部会受到外伤,引发感染,甚至会发生肿瘤,因为治疗疾病,颌面部会留下某些缺陷。我们在治疗的时候,力求把缺陷减到最小,使其保留更多的生理功能(咀嚼、吞咽、说话等)和美观。而美容是使自己某个部位变得更漂亮,美容对美的要求比较高,加上个体对美的标准各有所好,对疗效要求更高。”
口腔颌面外科的发展比牙科晚,它的发展是基于战争。“战争是坏事也是好事。在老的战争模式中,战士们躲在战壕里,头戴钢盔,只有颌面露在外面,所以这个部位就很容易遭到炮火的袭击。大量的创伤使得口腔颌面外科得到了发展。”
“口腔颌面外科学跟全身健康关系更为密切。”为什么呢?邱蔚六解释说:“发生在全身的疾病也可以发生在口腔,而有些发生在口腔的疾病,可能会导致全身发病。比如说,血管硬化这个疾病可以发生在全身,也可以发生在颌面部;首先发生在口腔的牙源性的感染,可以引起全身的脓肿。"
邱蔚六做过的手术大大小小有数万台,具体数字连他自己都没有统计过。他治疗过的某些恶性肿瘤患者可活到四十年以上,有的病人在治愈后还长期与他保持联系,成为朋友。采访中,邱老从抽屉里拿出了一张近期收到的贺卡,“这是我1972年治愈的一个患者,他是颌部癌症晚期,很多医院都因是晚期而拒绝治疗。我为他切除全上颌骨后,又为他安装了假的上颌骨。经过锻炼,病人已经恢复语言功能,可以讲流利英语,还在夏威夷大学教中文。1992年的时候,他受夏威夷医生的委托,邀请我去那里做交流。”同时,邱蔚六也表示了一丝的遗憾,“那时候还没有外科手术修复,如果有的话,他的外形更会好看一点,功能也会更好一些。但当时只能是先讲生存,其次要生活质量。”
在中国,有很多口腔颌面部癌症晚期的病人。“这是我们国家的致命伤——对口腔健康不重视。普遍对口腔不够重视,不仅是老百姓,我们同行也是,人们总觉得口腔里没什么东西。”
口述实录
采访/晔问仁医 编辑/晔问仁医
版权声明: 本文系原创,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如需转载,请在[晔问仁医]后台留言; 授权使用请注明:“来源[晔问仁医]及作者”。 所有文章版权属于【晔问仁医】。 部分图片来源于网络,侵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