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hanghai Doctor

徐少勇 | 科研思维推动内分泌学科的创新建设

更新时间:2024-02-01点击:6108



徐少勇

科研思维推动内分泌学科的创新建设





人物介绍


 图片


徐少勇主任简介:

  • 襄阳市中心医院(湖北文理学院附属医院)内分泌科主任,兼科研处主任、临床循证与转化医学中心主任


  • 湖北省第二届医学青年拔尖人才

  • 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基础研究与转化学组委员

  • 中国老年保健协会糖尿病专委会委员

  • 湖北省中医师协会中西医结合基础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 湖北省医学会骨质疏松与骨矿盐疾病分会委员

  • 襄阳市心血管代谢联盟主席


  • 主持国家及省部级课题6项,发表论文50余篇,第一/通讯作者发表SCI论文31篇






第一视角


徐少勇



糖尿病的凶险在于它总是悄无声息地发生。在早期阶段,病人几乎不会出现任何症状。如果不进行血糖检测,病人往往不会意识到自己的身体早已处于危险中,直到出现并发症才会意识到情况的严重。


糖尿病的并发症是可怕的,它可以波及到几乎所有器官,导致众多疾病……如,心脏病、中风、肾病、失明、神经病变等,甚至导致截肢、失明、肾衰。


湖北襄阳,一座有着560万人口的城市,这里是三国故里,也是金庸先生笔下武侠世界中永恒的传奇。在《射雕英雄传》与《神雕侠侣》中,襄阳城是英雄汇聚、侠义争辉之所在,是侠义精神的象征。


image.png

这里,有一群这样的医护人员,努力做好糖尿病等慢病管理、默默服务当地百姓——襄阳市中心医院内分泌科团队。


内分泌科全称内分泌代谢科,不仅包括血糖、血压、血脂等代谢异常的管理和控制,也包括各种内分泌腺体和内分泌激素涉及疾病的诊断、鉴别、治疗等,如肾上腺疾病、垂体疾病、妇科内分泌、儿科内分泌等。

image.png






1、缘起内分泌



近年来,襄阳市中心医院作为区域医疗中心进入高质量快速发展阶段,医院内分泌科也是如此,在湖北省临床重点专科评审中取得第一名的成绩。这样的进步离不开医院的领导和支持,以及科主任徐少勇及其团队的共同努力。


徐少勇是土生土长的襄阳人,十七岁那年以优异的成绩被第四军医大学(现,空军军医大学)录取,成为这所著名的军事医学院校的学生,同时也开始了自己的军旅生涯。

图片
图片

“我可以说是看着《红十字方队》电视剧走进四军大的”,谈及为何为选择学医、选择军校时,徐少勇笑着说到:“我们高考的时候,电视剧《红十字方队》正在热播,激励着我报考医学院校、报考军校。它的很多场景是在我们四军大校园取景拍摄的。所以当我真正入校学习后,很多场景都有种梦境和现实的错觉,有时仿佛自己也是那电视剧中的一员,那种感觉很奇妙。”


毕业后,徐少勇服务军队,护佑战友,根据组织分配扎根基层一线,渐渐地,他感到,医学是一门学无止境的学科,只有不停地深造才能保持医生的本色。


28岁那年,徐少勇决定攻读硕士学位。


“当时,我意识到中国正在迅速地进入老龄化社会。作为一名医生,我们将会面临很多复杂的社会问题,如,糖尿病等代谢病患者数量的迅速增长。很多代谢疾病都与中国的老年人口增长和现代化进程相伴。于是,我决定把代谢病作为自己未来的临床与研究的方向。”


那年,徐少勇有幸成为了第四军医大学附属西京医院内分泌科姬秋和教授的学生,并在姬秋和教授门下完成了硕士和博士阶段的学习。


姬秋和教授是国内内分泌领域的顶尖专家。他于1985年毕业于第四军医大学医疗系,先后于1991年毕业于西安第四军医大学西京医院获医学硕士学位,1995年毕业于上海第二医科大学上海内分泌研究所获医学博士学位,曾于2001年赴日本大阪大学医学部进修。他还担任着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副主任委员等重要学术任职,在糖尿病和甲状腺疾病方面有着丰富的经验。


“姬秋和教授在中国内分泌领域有着显赫的地位,他有着浓厚的学者气质、重视科研、强调科研思维,他一直倡导临床研究引领学科发展,这些思想对我影响深远。包括现在我们科室实际上也就是这样在做的,我也一直强调和努力打造一个研究型的内分泌科。


在姬秋和教授的门下,徐少勇接受了严格而全面的训练,临床技能和科研能力在这段时期得到了显著提升。


博士毕业后,徐少勇并没有停下学习的步伐,继续在空军军医大学卫生统计学教研室尚磊教授课题组从事博士后研究。


回想起在尚磊教授团队做博士后工作的三年,徐少勇颇有感慨。


“博士后经历是博士生成长为独立研究者的关键过渡阶段。在尚磊教授的指导下,那几年我独立完成了许多事情,包括申请博士后科学基金、组建科研团队、协调分中心、经费预算、应对科研工作中的 各种困难,合理分配成果归属等等。尚磊教授非常支持和鼓励我很多的科研想法,即使很多想法现在看起来是略显幼稚,但他一直鼓励我独立思考、去自由探索,同时对这些想法给予专业指导和帮助。非常感谢尚磊教授和这段宝贵的博士后工作经历,为我成为一名独立科研工作者打下了坚实的基础。我们现在也组建了一支成熟的科研团队,我自己现在也带了两名博士后,我也一直用这样的思想去指导他们,鼓励他们去自由探索。”








2、从医道路上的新征程


从军队光荣退役后,徐少勇便回到了家乡,被襄阳市中心医院作为人才引入医院。


图片
图片


作为襄阳市中心医院内分泌科的新成员,徐少勇的经历见证了这个科室走向繁荣的历程。


“我们内分泌科创建于1997年,在若干年中经历了多次重要的演变和提升,如今,科室已是湖北省内颇有名气的省级临床重点专科之一。”


回顾历史,襄阳市中心医院内分泌科成立之初其实条件相对有限,科室规模也较小,早期甚至没有独立的病区,而是与其它科室共用病区。


“在我们科室的发展历史中,前任主任高凌教授是引领科室走向成熟的关键。她是我们医院内分泌科的创始人,带领内分泌科于2008年成为独立病区并带领科室获批省级临床重点专科。如今,在两任主任的带领下,内分泌科也发展越来越好,拥有三个病区,编制床位108张,年出院病人约3800人,门诊约5.3万人次,科研和教学等方面都取得较好的成绩。”


谈到内分泌的学科定位,在徐少勇看来,内分泌科某种程度上也可以被认为一个平台科室。且不说糖尿病的患者遍布医院各个科室,很多内分泌疾病都与其它学科交叉,从痛风、眼底病到多囊卵巢综合征等,几乎所有科室都与内分泌科室相关。这种广泛的联系使内分泌科室应努力成为很多疾病多学科诊疗(MDT)的发起者和参与者,努力为其它科室做好服务。


“我们实施的全院血糖管理便是一个典型的例子。糖尿病患者遍布全院,缺乏内分泌专科医生的管理,所以内分泌科室最终要走出科室,从科内走向科外,从院内走向院外,做好全院血糖管理是我们的责任担当,我们科室配备了近百台胰岛素泵,我们有近三分之一的胰岛素泵都是在服务于全院其它科室的糖尿病患者。


在多学科诊疗的实践中,内分泌科积极与其他科室合作,促进新研究和新方法的开展推广。几年来,科室特别重视内分泌高血压、肥胖等疾病的多学科诊疗工作。


以继发性高血压的处理为例,襄阳市中心医院内分泌科门诊一旦发现这类病例,便会将其纳入MDT流程。与放射介入科、泌尿外科、心内科、CT室等科室紧密合作,如,请放射介入科行肾上腺静脉采血;如果需要手术治疗,则会由泌尿外科执行等。


“这种涉及多学科疾病有很多需要争议和讨论的地方,MDT的模式可以发挥各学科的优势,让很多决定更慎重,更规范,患者能更加获益。”


“我们很重视糖尿病患者的随访问题,在临床工作中,我们发现,很多患者在住院期间的血糖管理是不错的,但他们回家后,随着时间推移,随访就会出现断层,导致他们的血糖控制不佳。这里面有很多具体原因,比如,患者缺少随访意愿,有时,随访流程也比较复杂,比如,管床医生与门诊医生信息不对称、就诊流程繁琐等问题。”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襄阳市中心医院开展了糖尿病院内外一体化门诊服务,其特色在于,该体系由住院医师主导,由便捷门诊来处理基础患者,同时对患者进行精细化管理,科室还专门设计了专门的随访本,包括患者的基本信息、控制目标、随访计划以及化验单记录页。这样一来,无论哪位门诊医生坐诊,一眼就能掌握患者的最新情况,从而有效解决了门诊医生对患者过往病情不了解的问题。通过这些措施,糖尿病的全周期管理效果明显提高。






3、教学科研,齐头并进


内分泌科近几年在努力打造一支成熟的科研团队。



image.png



“我们一直非常重视人才队伍建设。之前内分泌科只有两位博士,近几年通过人才引进和人才培养,我们内分泌如今已有七位博士,这在地级市医院中是比较难得的”。


在徐少勇看来,医院为人才培养给予了很大支持。


“医院会给进修和在职上学的人员继续发放工资和绩效。而医院更是强化顶层设计,出台了多种制度,包括修订科研奖励办法、脱产研究办法、科研助理制度、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管理制度等一系列制度,来促进人才队伍建设和科研能力提升。我也兼任医院科研处主任,为了营造科研氛围,我们还建立了围绕科研工作的微信公众号,积极通过各种途径进行科研宣讲,变被动为主动,组建了‘循证医学中心’,开通了‘科研门诊’、‘科研病房’,组织了‘科研读书会’‘科研青年说’等系列活动。我们还创建了临床研究型人才培养示范基地,启动了研究型医师星火培养计划。两年来,我们培养研究型医师60人。这些举措都让大家能切切实实地感受到医院‘坚持以人才为核心’的发展理念。”


谈到这些,徐少勇颇为自己的医院感到骄傲。


在地市级的医疗体系中,对于学科带头人的培养显得尤为关键,这也是确保优秀人才不流失的策略之一。医院管理层和科室负责人常常需要共同努力,创造出一个鼓励创新、科研和教学的环境,让这些带头人能够感到自己的价值得到认可和重视。


“科主任在学科建设中起着关键作用,不仅要医疗业务的带头人,也 应该成为教学和科研的带头人。内分泌科本身就是一个对科研要求很高的科室。科主任更应该主动规划人才梯队,考虑如何培养亚学科的带头人,协同每位骨干成员理清各自的发展方向。”


特别是科研工作,徐少勇认为,作为科主任不能仅仅是简单地将科研任务委派给年轻医生,而是要亲自参与科研活动,这也是形成领导力和推动学科发展的重要方式。只有这样亲身实践、示范,才能让更多年轻医生乐于投身科研工作。


谈到科主任的角色定位,徐少勇认为,科主任应有更大的担当,为全科室树立正确的价值观,科主任并不意味着权力,而是责任,要努力思考学科的发展、每个人的进步,要对自己、全科室人员和学科负责,责任重大。


“科室的亚学科发展是非常关键的,因此,我们在为各亚专科带头人配备资源的同时,还需要帮助他们在相关领域中逐渐积累成绩。这样做不仅能提升医院亚学科的发展,还能提升年轻医生积极向上的动力,也有助于建立健全人才培养体系。通过这些措施的实施,我们才能不断提高科室整体水平和风气,推动内分泌学科的发展。”


对于教学工作,徐少勇也颇有心得。


“医疗是学科发展的基础,教学与科研则是两翼,缺一不可。教学工作是医学持久发展的核心能力,更需要毅力。只有长期坚持才能让教学整体水平得到提升,医院的整体医疗水平和沉淀才会随之提高。”


教学病例讨论是重要的教学方法,徐少勇曾荣获“湖北省第一届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师资技能竞赛病例讨论组”第一名。地市级医院的住培师资能获得第一名实属不易。 


image.png

能取得这样的成绩,得益于徐少勇长期对于临床思维教学的重视。他觉得,临床思维一直是教学的重点和难点。


“教学应注重对临床思维的引导,教学中应该告诉我们学生临床诊疗过程中可能会发生的事情,以及这个过程中应遵循的思维原则,这点特别重要,可能很多老师并不是很清楚。我可以举一个简单的例子,比如,碰到一个口干、多饮和消瘦的患者,很多学生的第一反应是‘这可能是一个糖尿病患者’,这个过程中发生了“快思维”,但是,如果患者仅仅只有消瘦,可能学生就不能很快做出诊断了,我们需要运用何种思维?由于证据不足,我们无法作出快速反应,这时就需要启动‘慢思维’。医生要在脑子里搜索相关的疾病谱,如,肿瘤、糖尿病以及甲亢等等,并开始寻找可能的证据。‘快思维’具有及时性,‘慢思维’具有严谨性。老师就应该通过设计场景让学生明白存在的这些“快思维”和‘慢思维’,并努力训练学生的这些思维。”


在临床实践和教学中,徐少勇经常会帮助医学生透过病例,抽丝剥茧地分析,致力于临床思维为核心的教学模式。


此外,教学创新也是徐少勇关注的重点。比如模拟教学,这是一种有效提高年轻医生实战能力的好方法。通过模拟病例和真实情境再现,可以让医学生们扮演医生、患者和家属,尽可能还原临床的真实情境,从而让医学生沉着应对,并在实践中将所学知识融会贯通。在教学内容的构建上,徐少勇则认为,采用论文研究与讲座结合的方法会取得较好的效果。他也积极鼓励学生协助老师参与到教学内容的准备工作,通过教学相长的形式也能起到很好的教学效果。


在襄阳市中心医院工作的几年,徐少勇感到自己走上了一条精耕细作的道路。他把自己对医学的热爱和对内分泌病人的责任感,凝结成了对医院、对科室不懈的努力和追求。




Q

A

龚芷葳


 图片
 图片

徐少勇





 图片

龚芷葳

医患关系是一个普遍关注的话题,您认为医生和患者之间的关系是怎样的呢?

徐少勇

 图片

无论医生还是患者,都是普通人,只是我们医生担负着特殊的职业责任,责任重大。我相信,任何医生都想看好患者的疾病。作为医生,帮患者治愈疾病是我们的职责,医患同心是我们的共同的目标。




 图片

龚芷葳

医生既责任重大,又压力沉重。您认为医生面临的压力主要来自于哪些方面呢?

徐少勇

 图片

医学生在一开始学医的时候,往往充满了热情,但随着工作的持续,压力也慢慢地增加,甚至会有想要放弃的念头。医生这个职业需要经历长时间的轮班和高强度的工作,有时甚至感觉看不到希望,这都是很正常的事情。但,只要能坚持过来,你就会发现这是一个非常有魅力的职业,会越来越喜欢这个职业的。  




 图片

龚芷葳

您提到您和团队近几年对成果转化很重视。您对成果转化的重要性有怎样的认识呢?

徐少勇

 图片

是的,我们认识到成果转化的重要性并着手推进。我们科室也成功地转化了两个项目。第一个是关于糖尿病膳食开发的软件,我们还在不断升级软件,希望能够更加智能。第二个项目是一种糖尿病饭盒,个性化设计对于糖尿病患者或者肥胖患者的饮食管理很有帮助。




 图片

龚芷葳

您提到了医院成立了罕见病团队,能否介绍一下这个团队的特色和工作内容呢?

徐少勇

 图片

我们医院的罕见病团队具有以下两个特色:首先,实行多科室合作的模式,将不同专业的医生聚集在一起集思广益;其次,临床医生和遗传学博士同时坐诊,这种模式在国内比较先进。很多罕见病都与内分泌学科相关,我们内分泌科也积极参与到医院罕见病工作。


过去几年,医院向国家卫健委上报了几百例罕见病病例。作为国家罕见病协作组的成员,向其他专家团队分享并汇报了不少医学新发现与诊疗经验,提高对罕见病的诊断和治疗水平。


 图片

龚芷葳

您提到明年要有组织的科研,并且在内分泌方向上建立起一个大团队。您能具体介绍一下这个团队的规划和重点研究方向吗?  

徐少勇

 图片

有组织科研是未来科研的重要方式,也是我们的方向。由于资源的有限性,我们需要明确重点方向和领域。比如糖尿病和肥胖这两个方向进行研究,并在基础科研、转化研究和治疗新方向的探索方面投入更多资源。我们希望通过大团队的融合和学科的交叉,充分调动各科室专家的专业知识和经验,这样做的目的是推动内分泌领域的研究和发展。只有团队之间进行良好的交流和合作,我们才能够更全面地理解和解决内分泌领域中的问题,并取得科研成果。通过团队的融合,我们希望能够为患者提供更科学、更先进、更有效的治疗方法和策略。


 图片

龚芷葳

除了工作外,您有什么其他的爱好吗?

徐少勇

 图片

除了工作,我喜欢旅游和摄影,去探索和记录不同的文化和风土人情。这也是我工作之外的一种享受,让我感到充实而多彩。







版权声明:

本文系原创,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如需转载,请在[晔问仁医]后台留言;

授权使用请注明:“来源[晔问仁医]及作者”。

所有文章版权属于【晔问仁医】。

部分图片来源于网络,侵删。


关键词
官方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