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23-01-18点击:275
郑军华 新时代,新征程
人物介绍 郑军华,主任医生,2级教授,博士生导师,从事泌尿外科临床工作30多年。 现任上海市第十四届政协委员,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仁济医院党委书记,国家卫生健康委药事管理和药物治疗学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华医学会泌尿外科专科分会副主任委员,中华医学会泌尿外科分会感染炎症学组组长,上海市医学会泌尿外科专科分会前任主任委员,上海市医院协会医院文化建设专委会主任委员,国家卫生健康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上海市领军人才,上海市优秀学术带头人,上海市卫生系统优秀学科带头人,全国优秀党员。 全国抗疫先进个人,上海市最美科技工作者,上海市先进工作者,国务院特殊津贴和吴阶平泌尿外科医学奖获得者,以第一完成人获得国家教育部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上海市科技进步二等奖2项,上海市医学科技二等奖3项,以第六完成人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擅长于泌尿系结石、肿瘤和前列腺疾病的微创治疗。 第一视角 郑军华 上次见到他,还是他带领上海援鄂医疗队凯旋归来的时候。相比那时,他两鬓多了一些白发,或许辛苦熬出的白发已经在不知不觉中形成了这样的气场:风度翩翩,温文尔雅。我想,和阳光的人在一起,心里不会晦暗;和睿智的人在一起,嘴角常带微笑。和他聊天,让人舒服,这是一种顶级的智慧与软实力。 他从一名泌尿外科医生成长起来,一路担任学科带头人,副院长等重要职务,如今已是上海仁济医院的党委书记,率领着上海历史最悠久的医院走向新时代。 郑军华,上海仁济医院党委书记,上海第一批援鄂医疗队领队,上海市世博、新国博、三亚第三方舱院长和总指挥。他是一名有着丰富经验的大型公立医院的管理专家,同时他也是一名有着深厚专业背景的医学大家。 今天我们来采访一下他一辈子从事的专业——泌尿外科学。 他心底里有一个梦想,在不久的将来中国的泌尿外科能引领世界潮流,为此他10多年来一直在构建各种平台,与各学科知名专家、机构合作,把基础医学、临床医学、医疗科技融合起来,推动中国泌尿外科学能跨越式进步。他相信,这些进步都终将造福每位患者,每个家庭,每一个身边的亲朋好友。 访谈中,我能感受到他自始至终的谦逊与豁达,这是一种素养,也是一种尊荣,就像一汪清澈的泉水,品起来纯净、清甜,滋润着每个生命。也许正是因为这泉水的纯净无暇,才让生命的旅程有了甘甜,有了希望,有了厚重的分量。 1.医路向前 初冬,踏入 1844年成立的上海仁济医院,你就会从空气中嗅出历史的厚重,这是上海的第一家西医医院。在179年的征程里,它创造了中国医疗史上一个又一个奇迹,见证着中国医学事业的发展与成长。 “从2020年开始到今年,已经三年了,这三年我们大家都经历了很多,应该说,目前的疫情情况跟2020年已经有了本质的区别。2020年它是一个初发的病毒,我们对它知之甚少,毒性、传染性都比较强,尤其致病性和致死率方面,2020年第一批被感染的新冠病毒的病人,重症病人的比例高达90%以上,死亡率也有80%。现在,由于群众疫苗接种率的逐渐提高,风险人群如医务人员三针接种率基本达到90%,外加病毒虽然传播力增强,但毒力减弱,现在已经到了一个转折期,渐渐进入持续优化疫情防控的新阶段。” 三年抗疫,郑军华不仅在病毒最凶猛的时候,率领上海首批援鄂医疗队主动出击,抗击新冠;回沪后,为了让更多的人受益上海医疗队的经验,他与知名传染病专家胡必杰教授共同牵头起草了《“后疫情时代下”医院感染管理(上海专家共识)》(第一版)。这项共识由上海10多家三甲医院的院感主任及医疗院长共同参与,前后花费了十月余的时间共同完成。这部共识为后来全国的抗疫和院感工作提供了宝贵经验。 “组织任命我担任仁济医院的党委书记一职,我会尽心尽责履行我的职责,带领仁济医院踏上发展的新征程;从专业上讲,我仍是一名泌尿科医生。自始至终,我都没有离开过泌尿外科。四十年来,每看到泌尿外科的点滴进步,我都会感到自豪和欣慰。” 1983年至今,郑军华的从医之路已走过了近40年。这40年间,他从未离开过泌尿外科领域。他经历过改革开放的三四十年,经历了国家从曾经经济物资相对缺乏、到今天的位列世界第二。他见证了国家各方面的快速发展,也见证了中国医学和泌尿外科的蓬勃发展。 当回忆起自己当年读博士期间的课题,郑军华颇为感慨,也很是自豪。那时,关于器官保存的方法和理论还不健全,而器官保存的好坏对后续移植的成败有着重要的作用,为此,郑军华阅读了大量的国外文献,发现当时国外也没有器官保存相关的体系化参考资料和书籍。于是,他花费数年,整理整合器官保存的专业知识,尤其是自己的研究成果,汇集成册出版。 “这也是世界上第一本器官保存的专著。我阅读了大量文献以后,脑子里天天装的就是这些东西,立志花两年多的时间,把器官保存的相关知识体系写出来并出版。那时年轻,才30出头,这67万字,全部是我一个人写的。我还记得当时我用的是一台东海的386台式电脑,每天工作到深夜2点,逐字逐句敲出来的。我觉得这段经历非常有意思,更让我自豪的是,这本书在后来很多移植手术中都起到了指导作用。” 郑军华觉得,自己能取得这样的成绩,离不开团队的支持,更离不开导师的栽培。如今,郑军华早已从器官保存学研究转向了肾癌的相关临床工作与研究领域。对此,郑军华由衷地感谢自己的导师——闵志廉教授,这是一位肾移植方面的国家级大专家。 “我的博士生导师是海军军医大学附属长征医院的闵志廉教授,他是一位知识面广、胸襟开阔、语言幽默、兴趣广泛的大专家。作为他的学生,我很荣幸,能有机会耳濡目染地感受他的专业精神和大医精诚的气度,他让我对医生的责任、使命、追求有了全新的认识。” 在导师和医院的培育下,郑军华逐渐成长为一名出色的泌尿外科医生,有时候他在手术台上一站就是十几个小时,时间见证着汗水和努力,他的手术技巧也越来越娴熟。渐渐地,郑军华的手术越做越好,全国各地慕名来的病人也越来越多。 “我还记得自己40岁左右的时候,真的是什么刀都开过,那时我对自己的手术技术非常自信,有些医生不敢开的刀、不敢做的手术,我常常都能很自信地完成。但渐渐地,我开始琢磨更深的问题:这次手术到底输了多少血?我有没有做到让病人失血更少?再后来,我就开始分析病人的长期生存质量,开始考虑手术到底对病人的长期存活有没有帮助,开始理性地去看待手术。比如说,我花了很大的力气为病人手术,病人出院后,一两年就去世了,我便会思考:为了多生存一两年,遭遇这么大的手术,是否真的值得?”郑军华把这样的成长过程总结为“技、道、悟”的过程。当一名外科医生的技术已经娴熟到极致的时候,最终追求的,是“无刀胜有刀”的境界。 为此,郑军华一直关注着各种最前沿的科技进展,尤其是在国内泌尿外科学界首先提出“新一代泌尿外科医生需关注分子外科学”的倡议,不仅从临床实践,也从各类基础研究中寻找治疗肾癌的方法。如今,关于肾癌的诊疗,郑军华的SCI文章已有两三百篇,参与主编的专著也有近十本。他担负起了开拓泌尿外科新疆域的重任。 业务出色的郑军华同时也肩负起了医院管理的各项工作,他曾任第二军医大学附属长征医院泌尿外科行政副主任,同济大学附属上海市第十人民医院泌尿外科行政主任、副院长,上海第一人民医院副院长。 三十年的成长,破茧终成蝶。
2.泌尿新时代 2021年,郑军华被任命为上海仁济医院党委书记,管理起这所1844年就成立了的医院,而泌尿外科,恰恰也是这家中国顶流医院的强势学科之一。如今,郑军华期望能在前人的基础上,让仁济医院的泌尿外科更上一层楼,去引领潮流,走向世界。 “仁济医院泌尿科是具有悠久历史的科室,也是国家临床重点专科,经过中国第一代泌尿外科人陈邦典教授、王以敬教授的不懈努力形成了泌尿外科学科,江鱼教授在60年代末期建立了独立的仁济医院泌尿科。在历任科主任江鱼教授、吴家骏教授、王益鑫教授、黄翼然教授、薛蔚教授等的带领下,科室逐渐走向发展和成熟。迈入21世纪以后,在科主任黄翼然教授、薛蔚教授的领导下,科室发展迅速,一直是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的重点学科,每年在复旦医院的专科排行榜中名列前茅。早在上世纪40年代,仁济医院泌尿科便开展了膀胱镜检查、全肾切除、膀胱切开取石及尿道修补等泌尿外科常规手术;50年代初期在国内率先施行耻骨后前列腺切除术,并最早在国内施行腹膜外回肠膀胱术,该技术被列入原上海第二医学院重大科技成就项目;60年代末率先开展并实施了肾脏移植术,并首创为血透病人施行动静脉内瘘手术,这一技术一直被广泛使用,沿用至今;70年代初在全国最早开展对男性生殖、生理方面的研究,并多次获得国家部委级科技进步奖、国家部委级"六五"攻关成果奖;80年代在国内率先应用经尿道电切术治疗前列腺增生症,开创了泌尿外科微创治疗新篇章。进入21世纪,伴随着仁济医院东院的建立,仁济医院泌尿科在黄翼然、薛蔚教授的带领下,坚持把临床工作作为发展重点,以学科骨干为核心、以亚专业为框架,不断完善内部结构,引进先进技术和先进手段,敢于创新,勇于尝试,努力贯彻‘人无我有,人有我精’的宗旨,使工作业绩突飞猛进。”郑军华娓娓道来。 今天的仁济医院泌尿外科共有9个亚学科,年度门诊量近40万人次,泌尿疾病的收治量最高达到了27%,也就是说,上海市收治的泌尿疾病病人中有27%都是在仁济医院治疗的。除了肿瘤外,仁济医院在泌尿结石病、前列腺疾病、男性不孕不育症以及女性泌尿外科、尿道学疾病等等方面都有所拓展。在各亚专科领域,仁济医院都培养了一批出类拔萃的亚学科带头人,拥有100多名医生的科室规模。 “我们将医院的泌尿外科专家组成专家群,在每一个专病领域都力争做到上海最好、全国最佳。针对泌尿外科的疾病治疗,92%左右都采取了微创治疗,如腹腔镜、膀胱镜、尿道镜、经皮、肾镜、输尿管镜以及机器人手术。现在,科内有两台机器人进行相关的手术操作,医院里大约1/3的手术量都是由泌尿外科来完成的。”郑军华说。
3.眺望世界,扬帆起航 谈起科室发展,郑军华觉得团队建设和平台建设都很重要。所谓团队建设,就是要拥有一支围绕肾癌方面的年轻的医务人员和梯队,包括主任、副主任、博士、硕士,管理形式也要多样。而平台建设则是阵地,是取得大量进步的基础。郑军华认为,仁济医院作为中国泌尿外科的领跑者之一,在一代代专家的积累和努力下,有了坚实的软硬件基础,现在需要做的,是紧随时代,紧紧抓住科技的步伐,寻找新的成长点。他强调“基础医学助力临床医学发展,临床医学研究推动医学原创性发展”的理念。 基础医学是医学科研的根基,郑军华特别提到了医院与上海交通大学分子研究平台的合作。 “上海交通大学分子研究所是由谭蔚泓院士领导的,谭院士的团队有两名杰青、四五名优青,人才济济,水平精湛,这样的合作让我们医院的前端研究也能达到单细胞水平。当然,这还是不够的,细胞之间如何连接、细胞在空间上又如何进行通讯、相对空间位置和空间组合的变化又会产生什么影响......这些都值得研究。” 而在临床上,仁济医院对医师的培养则有着严格的要求,郑军华觉得这是对病人负责,也是对医生的未来负责。 “我们医院有严格的规章制度,无论是硕士还是博士毕业,只有聘任主治医生后有5年以上的临床经验,才能晋升副高职称。医生这个职业,所涉及的不只是对知识的学习和掌握,从某种程度上来说,它更多是一门经验性科学。如果一名主治医师没有经历足量的经验训练,就去主导一些临床治疗,这对病人是极不负责的。而且,一旦一名医生升级为副高职称,他就要带团队,全权负责很多临床治疗决策,如果没有过硬的临床本领,是不能胜任的。因此,我们对临床人才的培养非常严格,容不得半点马虎。” 除了有效的人才培养机制,医疗科技地发展也是一日千里。随着各种高科技工具的出现,医生的诊疗也更加高效,更加精准,比如,手术机器人的出现,让外科医生能够在更短的时间内完成更多高难度手术的操作;一些靶向、免疫治疗药物和干细胞治疗的出现,也让癌症的治疗出现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这也让医院有了更多的机会,参与到很多新技术的研发、新产品的转化中去,同时又推动了人才的培养。在郑军华看来,这是一个良性互动的过程,也是将来中国泌尿外科可以引领世界的基础之一。 “中国泌尿外科发展到了新的阶段。郭应禄院士提出10年赶超世界水平,目前我们还不能说中国泌尿外科的水平达到了世界领先水平,但是我们可以自信地说,中国肯定是引领亚洲的。在许多技术领域,我们有很多原创性成果。当然,中国泌尿外科还有很多工作要做。比如,泌尿系统的大规模临床循证医学研究能力还要进一步地加强。虽然中国的病例数是全世界最多的,但其中符合循证医学的研究还很不够。泌尿外科的新药治疗、新仪器设备的开发等创新领域,也有待进一步的提升。尽管我们国产设备已经有了完整的体系,包括输尿管镜、软硬镜等等系列仪器,与国外的产品相比,仍然有很多需要完善的地方,需要产学研各方的共同努力。” 对于未来,郑军华期望中国的泌尿外科医生能逐步在世界泌尿外科、国际泌尿外科引领潮流。目前,中国泌尿外科医生已经在欧洲泌尿外科年会、美国泌尿外科年会、亚洲泌尿外科年会、国际腔内泌尿外科年会等诸多世界大会上发出了自己的集体的声音,但中国的强音,还能够更加振聋发聩。 “我们中国医生不能只是满足于此。在未来,中国医生的发声应该更具有指引性,具有颠覆性的影响力,这是我们追求的目标。随着我们泌尿外科队伍的日益壮大,年轻的泌尿外科人愈加优秀,拥有国际视野,我相信,这一天肯定能够到来。” 万里望风尘,雄心志四海,海中的浪花便是扬帆者远航的号角。如果生命是一片大海,那么这号角就是扬帆者的赞歌,是理想中那激越的鼓点,激励着一代代泌尿人驶向远方,走向世界。
Q A 晔问仁医 郑军华
晔问仁医 您觉得医生和患者应该是什么样的关系? 郑军华 我一直认为医患是一家,如果没有疾病,病人是不会到医院来的,我们共同的目标是治愈疾病。在这过程中,我觉得沟通非常重要,医生跟病人之间一定要有良好的沟通。我们的临床工作是复杂的、艰巨的,你要花时间跟病人将心比心地沟通、交流,这样在很多疾病的治疗选择上才能达到默契。其次,我们要尊重病人,不应因为我们是专家、教授就不耐烦。无论病人的职业、年龄、性别,我们都需要谦逊地对待每个病人,尽最大努力地治病救人。此外,我们也要如实的引导病人,去面对目前医学的局限性和不确定性,引导合适的期望值。病人过高的期望值,有时也是医患矛盾的原因。医生要把很多问题讲清楚,讲透,然后把选择权给病人和家属。最后,医务人员要有高超的操作技术,严格按照标准、指南和流程去做,这样才能最大限度地减少失误。
晔问仁医 听说仁济泌尿科也参与了一些“一带一路”项目,能简单介绍下么? 郑军华 关于“一带一路”我们已召开了三次学术会议,将近两三百名的泌尿外科医生汇聚在仁济医院,共同观摩我们的手术、新的研究成果、新的临床发现,进行经验的交流。这对我们有极大的提升,也提高了一带一路相关国家对中国泌尿外科的了解,这是非常有益的交流。反过来,也促进了我们共同提升泌尿外科的发展水平。
晔问仁医 您觉得,一名优秀的外科医生在手术台上最关键的素质有哪些? 郑军华 在手术台上就是和时间赛跑,和死神赛跑。作为外科医生,手要快也要灵巧。比如,肾脏的手术,有时候碰到粘连的大血管,一旦出血,量很大,往往只会给医生一两次缝合机会,一定要快,要稳,要细,有时候稍微迟疑,就会导致一条生命的丧失,所以一定要非常细致谨慎,但又要果敢而大胆,或者说,眼明手快对我们非常重要,需要有“一双鹰一样的眼睛,狮子般的心,和一双女人的手”。
晔问仁医 您能介绍下新成立的感染炎症与炎症学组的联盟吗? 郑军华 泌尿系感染是泌尿外科最常见的问题,很多时候也会遇到一些难题,比如说,复杂性尿路感染,难治性泌尿系感染,以及对于妇女同志在各个生育期生理期,都可能出现很多复杂的问题,尤其是尿脓毒血症的抢救治疗。泌尿系统的疾病治疗往往不单涉及泌尿外科医生,很多是在基层、老年科等其他科室。为了预防感染,我们要跟基层结合,最近三四年我们在基层组织了几百场相关的学术报告和城市间交流,在感染炎症方面也形成了一个联盟。泌尿外科医生不仅要开好刀,同时也要对泌尿系统的复杂问题有更多的了解和掌握。所以,我们在泌尿系感染炎症领域新出了中国第一本泌尿系感染和炎症的专著《泌尿及男生殖系统感染与炎症》,我是主编,我们集中了全国泌尿系感染领域的专家参与编写。这本书可以使读者对泌尿及男生殖系统感染与炎症有更全面、更深入的了解,而且科学性强、创新性强和专业性强,受众面广,并具有较好的可阅读性、可参考性及可推广性。必将提高相关医务工作者的对泌尿男生殖系统感染的诊治水平,更好的为患者解除病痛。 采访/晔问仁医 编辑/陈庆
版权声明: 本文系原创,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如需转载,请在[晔问仁医]后台留言; 授权使用请注明:“来源[晔问仁医]及作者”。 所有文章版权属于【晔问仁医】。 部分图片来源于网络,侵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