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hanghai Doctor

滕晓明 | 怀揣善良,见招拆招

更新时间:2019-08-03点击:61

滕晓明

怀揣善良,见招拆招




人 物 介 绍

image.png


滕晓明,主任医师,上海市第一妇婴保健院生殖医学中心主任、总负责人兼实验室负责人。中华医学会生殖医学分会常务委员、男科学组副组长、实验室学组委员,中国优生科学协会生殖与伦理学分会副主任委员,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生殖医学分会委员,中国性学会女性生殖医学分会副主任委员,中国医促会生殖医学分会常务委员,上海市人类辅助生殖技术专家组委员。上海市医学会生殖医学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上海市中西医结合学会生殖医学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擅长辅助生殖技术和男性不育等的诊治。是国内较早开展卵母细胞体外成熟(IVM)技术和睾丸细针微穿刺精子冷冻保存后单精子注射技术的专家之一。完成了上海首例卵子玻璃化冷冻后捐卵试管婴儿。在男性不育特别是无精子症的治疗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





image.png
采访笔记


“面前一大堆不育检查结果都是女方的,而她的丈夫还在喋喋不休地希望我给他妻子做更多检查。我看了一遍对男方说,你也检查一下吧,先查一下精液。男方说,他身强力壮,运动员的身体,我这么说好像侮辱他一样。好说歹说,说服了他。结果,男方的精液里没有精子,他傻眼了。”


滕晓明,主任医师,上海市第一妇婴保健院生殖医学中心主任、总负责人兼实验室负责人。


坦克师汽车营,快速反应部队,刷遍营地所有的垃圾桶,背着5公斤重的步枪和背囊,和战士一起的几十公里拉练……这些记忆在二十多年以后,经常在滕晓明脑海里闪回。“我是能很快融入集体的,部队生活教会了我,团队精神。”


眼看从第二军医大学毕业的其他同学,或是留校,或是考研,他服从命令,前往远方的军营。一个上海学生兵,他没有丝毫女儿状。“也不是没有情绪。有一天我和坦克团的政委说,我好歹曾是上海市优秀学生干部,如今前途未卜。政委说,滕军医,你觉得失去什么呢?你相信我,你觉得失去的,将来一定加倍还给你。这句话影响了我的人生。”


2007年,他开始了生殖医学中心当家人的使命,最初的梦想是,有一天可以完成500个周期。没想到的是,十年过去,从最初一年100个周期,到如今一年5500个周期。


“水无定势,见招拆招。”提到他的努力,他如此表述。其实,他做了很多,2007年下车伊始,就鼓励科室所有医生入驻互联网医疗平台“好大夫在线”,他希望打造集体IP;此后与二级医院建立合作;开展远程医疗……“团队很重要,一个带头人,首先是公平、公正、公开。”


他坦言,军队的历练给他宽阔的胸怀,为了科室,他会在领导会议上落泪。“没有团队,什么都干不成。”


他掌舵的生殖医学中心有独有的特色——男科。“男性不育有太多空间,很多男性意识不到是自己的问题,我们这里是男女双方齐头并进。”


面前的他,有一种喧嚣归隐的平和淡定。他说,放在二十多年前,自己是彻彻底底的文青,校内校外演讲比赛、辩论比赛、朗诵比赛,哪里都少不了他的身影,斩将夺旗,身披彩霞。“俱往矣,这么多年了,嘴上功夫都搁下了,哪里还能有什么抑扬顿挫、字正腔圆呢?”他笑道。果然,他一口沪普已经掩盖了当年的神采飞扬。


每一段岁月,扮演不同的角色,经历不同的人生体验,找到最合适的自己。现在,他爱上摄影,与大多数人拍风景不同,他盯上了人物,他愿意静静的做一个观察者,捕捉瞬间最真的神态和表情。“我是用心的,用眼睛捕捉的镜头只能称之为照片,用心灵捕捉的镜头才是真正的艺术。”


不过,三五知己聚会,酒酣耳热,他还会来一段朗诵。诗歌是埋在记忆深处的,《永生的和平鸽》:


无数次,在太阳被地平线颤抖地举起

又沉落的

一个个早晨和黄昏

我向着遥远的南方,唱一支深情的

无词的歌

…… 


他回到了当年的青春,那一刻,他眼中泪光闪动。


image.png

1

历炼铸军魂



1966年,滕晓明出生在上海嘉定。


高考前,二军大到滕晓明就读的嘉定一中提前招生。“是军人又是医生”的二军大,对当时的高中生颇有吸引力,滕晓明也在报名的人群中。初选落空,却凭借高考分数过关斩将,又通过了严苛的体检,滕晓明被二军大正式录取。


在军队的熔炉里,整肃的纪律和管理方式给滕晓明极深的影响:从对发型的严格要求,到起床、出操、吃饭、就寝铁打一般的作息,这种近乎刻板的规律的环境、艰苦奋斗的生活,铸就了滕晓明的军人之魂和难能可贵的意志品质。时至今日,滕晓明对军校的日子记忆犹新。“军校出来的,身上有一种气质,迎难而上,坚韧不拔。面对人生的磨难,不是能轻易打垮的。”


二军大毕业后,滕晓明下到基层连队锻炼。


他在济南军区连队待了两年,在山东潍坊坦克汽车营卫生所待了半年。在卫生所多少年都没有军医,滕晓明很快就融入了部队的环境。最初闲着的时候,他带了两个卫生员,把营卫生所的垃圾桶全部用油漆刷了一遍,卫生所焕然一新。更重要的是,滕晓明真正发挥了一个军医的价值,营里战士的常见病都先找到他,他也毫不含糊地治愈了,许多病不用再驱车半小时转去市里卫生所了。这个“滕军医”的出现,不仅方便连队内部,当地老百姓也受惠。


在汽车营,滕晓明参加了一次坦克师里演讲比赛,他是被营里首长点名指派的。那次演讲,滕晓明真切地讲述了他从上海到潍坊、从部队到基层的感受。演讲完了以后,教导员激动地告诉他,“滕军医是第一名”。


调令又传来,要在河南安阳建立162师快速反应部队,滕晓明被调去部队一年半,他又有了非常大的收获。快速反应部队的管理非常严格,作为军医都要和战士们完全一样。“枪每天都要背在身上,五公里越野要全员过关——的确很苦很累,但真的很幸运,很少有人能像我有这样的戎马经历。”


在162师部队,有一次滕晓明曾和团政委一桌吃饭。政委亲切关怀下,滕晓明吐露了委屈和不甘——他觉得,作为优秀的学生干部,在人生的发展途中似乎离他的同学们渐行渐远。政委问他,你觉得你失去了什么?滕晓明说,我的同学们大都留在二军大工作,将来我的业务可能不如他们。政委对他说,滕军医,你现在可能觉得自己失去了,但将来会比他们收获更大。


当时的滕晓明不理解这句话。但多年后的今天,他终于明白了,他在宝贵的青春岁月里,人格和思想获得了最宝贵的成长。



image.png


2
迢迢创科路


回到上海,滕晓明考取了二军大泌尿外科研究生,1998年毕业。分析了自己的优劣势,他选择了当时很少有人涉足的全新领域——男科,毕业后他转业进入国际和平保健院(简称国妇婴)。很巧,国妇婴正在筹建试管婴儿实验室,滕晓明被安排协助试管婴儿实验室的工作,在他和同事们的努力下,2002年10月,国妇婴拥有了上海第一家通过国家卫生部评审的实验室。2003年,滕晓明从国妇婴调到上海市第一妇婴保健院(简称一妇婴)。2006年实验室通过了国家卫生部评审,病例从最初的100多个周期到现在的5500多个周期。滕晓明笑称,他最初认为2007年做到500个周期就已经很开心了,毕竟那时候全国生殖中心超过1000个周期的基本没有。


2000年第一个试管婴儿的病例,连胚胎的图片都清晰地印在滕晓明脑海里。那是来自苏州的病人,对滕晓明很是信任。“当时移植一个两细胞的胚胎,只培养了两天,状态不是特别好,我感到担心,但是最后还是健康地成长起来。”


这样一步步走到今天。滕晓明坦言,作为科主任、学科带头人,奉献和公正尤其重要。“我可以多做事、少休息、少拿钱,只要科室每一年都持续发展、大家心气足,心情愉快,就是我最大的心愿。”


滕晓明的管理特点是:见招拆招。


就拿眼下来说,他觉得科室的品牌影响力还有待于提升。“我希望每个医生都要打造自己的IP。”滕晓明是有先见之明的。早在2006年,他在搜狐网开了博客,全年点击量达到100万;2007年,他就要求科里所有医生注册“好大夫在线”;他推动科室和基层医院建立联系,派医生每周下到二级医院看门诊;再比如拓展远程医疗,扩大整个生殖中心的影响力。就是这样不断“拆招”,克服困难,滕晓明带领科室奋斗了十多年。


“谁不喜欢安逸呢?我也怕困难,但是困难一直有,前面永远有困难。困难来了,只能去解决。”从2007年到现在,滕晓明最开心的事情,就是医院一天天发展,科室一天天成长,能为更多人解决问题。


说到印象深刻的个例,滕晓明记得最清楚的,还是病人无意中的一句话。


那是2012年,一个来自美国的病人,试管婴儿成功后回国,孩子出生后的第二年,从美国回上海时和滕晓明见了一面。“她无意中说了一句,儿子和我长得很像,没有搞错。”滕晓明一下子心中了然,这说明了当时病人对这项技术还有所怀疑,甚至生下来的时候心里还有疑惑,直到孩子长大以后才完全相信。这给了滕晓明更多启示。“随着医学技术的不断发展,芯片系统得以普及,我们现在病人的指纹、照片都录入系统,每一个培育胚胎的培养皿都有自己的特定的身份证——芯片、每一个手术的每一个环节系统都会核对,这样可以保证百分之百的准确,给病人更多保障。”


滕晓明所在的一妇婴生殖中心,有其独特的特点。


“我们生殖中心诊疗技术比较全面,相对于其它生殖中心男科是特色优势,门诊量、诊疗技术,在上海居于前列,少精、无精等造成的不孕不育是我们擅长的。”不过,滕晓明表示,在不孕不育方面男科还有很多工作可以做。传统观念认为生孩子都是女方的事情,传统的妇产科也只看女方疾病,而滕晓明正是要挑战这样的传统。“我们的生殖医学中心正在快速发展,把男女性的生理病理、实验室、遗传学技术融合起来考虑,不像传统思路在一条路上走死,男科只搞男性,妇科只搞女性。”


解释这个问题的一个典型病例是来求医的一对夫妻,该不孕症病历很复杂,在全国各地都看不出结果。粗略看,女方宫颈炎腹腔炎症都有,看似问题出在女方。问诊男方,只表示自己特别健康、检查都正常。滕医生敏锐地询问“有没有查精子”,却被患者当作侮辱,认为自己绝不可能有问题。在滕晓明坚持下,结果查出来却是梗阻性无精症,精液里面没有精子,只有睾丸里有精子。男方起初拍桌子说搞错了,复查确证后,终于“低下了高贵的头颅”。经过对症治疗,这对夫妇终于有了孩子,对滕晓明表达了诚挚的感谢。如何全盘考虑、高效解决问题,是滕晓明和他的团队一点点在研究摸索的。


眼下,滕晓明特别想做的事,仍是潜心打造他的团队。


“团队工作一定要严谨,不能有一个环节出疏漏,对病人来说,只有是与否的区别,所以一定要保证准确无误。”


滕晓明对团队一以贯之的要求是“善良”。


“一妇婴对外的定位是善良的医院,所以生殖中心也一定是一个善良的科室。善良在当今的医疗体系中尤为重要,善良意味着给病人最大的便利、最好的服务、最优越的技术。”滕晓明表示。一妇婴有一个“直说”APP平台,只要扫码就可以供患者传达建议,“你敢说,我就敢改”。滕晓明科室接到这样的建议,通常是照单全收,认真分析整改。

正能量的建议会全盘接受,收到的抱怨也会反思哪个环节出问题。滕晓明说,任何环节患者感到不舒服,只要说了,科室就会想办法改进,这样的“善良”,贯彻诊疗的始终。

image.png



口述实录


晔问仁医

滕主任,您崇尚的科室文化是什么?
滕晓明

我想让科室每个成员都觉得,每天上班都是一件很开心的事情——虽然工作很累很辛苦,但不会把这看成一种压力。如果有90%的人这么想,我就成功了,就说明科室的成员对集体和自己的岗位是满意的。在科室里,我不能容忍的是超越底线和不团结的行为,比如医生互相之间拆台等,我崇尚的是公平、公正、公开。
晔问仁医

您在生殖中心,有什么有趣的经历吗?
滕晓明

我曾遇到一个退休的七十多岁的妇产科老教授,陪侄女来做试管婴儿。他问我能不能去胚胎实验室看一看。换了衣服进去,老教授发现我在捡卵子,请求让他也看一下。走出实验室他跟我说,我在课堂上教了一辈子的卵子,这是我第一次真正见到人的卵子是什么样子。我听了特别感慨,我们实验室的建设还是非常有意义的。
晔问仁医

您现在有空闲时间吗?
滕晓明

不多。科主任除了临床工作,还有很多管理事务,比如科室的所有病历我都要审查和签字,有空就多签几本。
晔问仁医

您平时有哪些爱好吗?
滕晓明

现在是没什么爱好了,日子平静如水。其实,我大学的时候有许多爱好,算是一个文青。二军大的演讲协会我曾是会长,二军大第一场校级辩论赛是我组织举办的,我还代表二军大参加上海市大学生辩论赛,进了四强后输给东道主华师大;我还喜爱朗诵,大学的朗诵比赛我拿过冠军、亚军。大学里,我的其他社会活动也很丰富。大五暑假的时候出去社会考察,和另外一个同学骑着自行车,整整21天,从上海骑到西安,走访了沿路所有的部队医院,了解军医学校分配出去的学生,在基层的生活工作情况。
晔问仁医

您觉得,医学的核心价值是什么?
滕晓明

救死扶伤是医学永恒的主题。从生殖医学专业上看,是让病人用更少的时间、更少的付出,得到更加满意的治疗结果,解决不孕不育的问题。
晔问仁医

您怎样评价自己呢?
滕晓明

在性格上算是刚柔并济吧。平时很随和,但是涉及到病人利益,或者是集体和团队利益,我会据理力争,甚至动情落泪。我是始终把集体利益放在个人利益之上的人,这是军人本色给我留下的印记,不能磨灭。而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永在我心。我始终崇尚团队的协作精神,我愿意是一只领头雁,全力培养和帮助他人,推动集体的共同前进。


采访/晔问仁医  编辑/豆豆




版权声明:

本文系原创,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如需转载,请在[晔问仁医]后台留言;

授权使用请注明:“来源[晔问仁医]及作者”。

所有文章版权属于【晔问仁医】。

部分图片来源于网络,侵删。


关键词
官方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