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hanghai Doctor

徐近|“胰腺”生机,绽放生命

更新时间:2022-06-15点击:62


徐近

“胰腺”生机,绽放生命



人物介绍

图片image.png


徐近,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胰腺外科主任,博士生导师。1990年-1993年,江苏省建湖县中学(高中)。1993年考入原上海医科大学临床医学七年制专业,2000年毕业获得硕士学位,导师倪泉兴教授,毕业后留华山医院普外科工作,2006年获得博士学位,导师倪泉兴教授。2010年由华山医院调至肿瘤医院工作至今。


从事胰腺外科工作20余年,擅长胰腺各种良恶性疾病的诊治。获得4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以第一/通讯作者发表论文50余篇,荣获上海市卫健委杰出青年医学人才、上海市职工优秀创新成果一等奖、上海市优秀发明金奖。目前担任中国抗癌协会胰腺癌专业委员会常委,上海市抗癌协会神经内分泌肿瘤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



第一视角


徐近



时光荏冉,岁月如歌,回首童年时光,回看学生生涯,总是那么美好,那么亲切。


百岁外公是家乡的一名中医,也是启蒙他医路人生的灯塔。幸运的是,在他后来的人生道路中,又遇到倪泉兴教授、傅德良教授、虞先濬教授,顺着一座又一座灯塔的光辉,在医学的海洋里,“博极医源,精勤不倦”。日月忽其不淹兮,春与秋其代序,流转的是时光,不变的是老师们传承的品质与精神,于他,这是比拥有任何财富都更永恒、更美好的价值,如置身浩瀚银河,抬眼,细碎的星辰闪亮灿烂。


我们今天讲述的医者,便是徐近,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胰腺外科主任。


一位医者,一旦带着目标上路,就会照亮了属于生命的希望,让每位患者生命小宇宙爆发出惊人的潜力。在他看来,医生和患者之间信任无二。作为医生要让患者感觉到自己作为医者的“善”,让患者信任自己是可靠的帮手。只有这样,即便处于逆境,患者也会敞开胸怀,配合治疗,也才会融化他们心头的冰封,携手创造生命的奇迹。一位医者,只有用心、用情、用爱、用专业去投入,才会得到意想不到的收获。


人生的道路难以一帆风顺,胰腺肿瘤治疗的过程更是布满荆棘、充满坎坷,但即使前方的风浪再大,作为医者也有责任帮助患者看到曙光,创造新生。

image.png

1.从医血脉

江苏省建湖县,这是江淮之间一片鱼米之乡。曾有这样的诗句记录了建湖九龙口的美景:


苍茫九派共争流,一岛沉浮几度秋。

传说当年降恶蟒,而今处处绿沙洲。

千条绿柳白云堆,袅袅东风晓雾开。

十里莺啼春色早,一双紫燕又飞来。


徐近就出生在这里,而他和医的渊源,还得从他的外公说起。这位老人是当地的一名中医,他不仅会使用一些中草药,还可以做一些外伤手术。


“提起医院,不少人会心生恐惧。而我从小就对医院和医生有着特别的亲切感。很多儿时的场景至今历历在目,那时,乡亲们干农活,外伤在所难免,严重时伤口还会感染,多亏外公对处理外伤很有经验,使用的中草药也很有效果,在这样的氛围中成长,许是埋下了从医的种子,高考填写志愿时,对医学相关专业便产生了兴趣。”最终徐近以优异的成绩,被原上海医科大学临床医学本硕连读专业录取。


医学院的生活分外充实,紧张,一转眼五年就过去了,徐近在硕士阶段遇到了自己从医之路上最重要的老师——倪泉兴教授。“非常幸运,倪老师让我倍感亲切,他的勤勉和严谨也深深影响了我的从医生涯。我特别钦佩他身上那种朴实、踏实的风格,潜移默化之间,我也把这样的风格作为了自己的目标。”


倪泉兴教授对徐近的影响非常大,以至于徐近至今还保留着不分周末,每日查房的习惯,一日不去,便觉得缺点什么。徐近回忆道:“倪老师非常严谨。在教学中,面对我们的论文,批注字迹整洁,会用不同颜色标注,使得我们卸去朦胧的认识,探索医学的本质。临床上,更是对患者一丝不苟,全心全意。我印象最深刻的是,早年间,上海的交通不如现在发达,一位来自桃浦的患者,转乘好几辆车,风尘仆仆来到门诊,准备了一大堆问题,倪老师面对患者一个一个问题详细回答,并抓住重点安排好接下去的检查流程,让患者少走弯路,瞬间就和患者建立良好的互信。他就像一位德高望重的家长,亲切而不失责任,大家对他充满了希望,那时我特别羡慕这种感觉。我想这就是医者仁心吧。”


“俗话说,外科靠手术,内科靠查房。然而,随着医学的发展,我们的理念也正发生改变,查房不论内外科都非常重要,当然每位医生的查房风格会有所不同。倪老师的风格,常常是轻松潇洒,旁征博引。受倪老师的影响,我查房一般也不会很严肃,有时会拉拉患者的手,疫情期间除外(笑),掖掖肩旁的被角,问问要求与愿望;有时还会讲讲笑话,开开玩笑,让他们心情好点。”徐近觉得,医患间的融洽有助于患者的治疗和康复。“在工作的时候,我是一名医生。但平时我们和患者还有他们的家属就是朋友。甚至有患者会告诉我他们家人的情况,我们的交流往往不只是看病,有时我们也会互相帮助。”


从医那么多年,不管多忙,对于病区中的手术患者,徐近保持着一有空就来查看的习惯。遇到手术日,下了手术台还没顾得上吃几口饭,他便匆匆赶到病区看看患者。


门诊、手术、科室管理以及带教学生……徐近总有做不完的事情,学生和同事,劝他休息一下。徐近总是笑着说:“我们胰腺外科手术风险大,病情变化错综复杂,对患者多长一副‘眼睛’,多看一眼,我的心里才会踏实……”


如今,很多徐近的患者和家属都很愿意和他互动、交心、交流。甚至有些患者已过世,他们的家属仍与徐近像朋友一样相处。徐近也觉得特别享受这样一种难得的亲情。对徐近而言,医患之间的亲情是一盏明灯,给患者照亮了道路,这亲情也是一个避风港,给漂泊着的患者和他们的家人一个平静的港湾。


image.png

2.癌中之王

众所周知,胰腺癌被称为“癌中之王”,是最致命、最难发现和扩散最快的肿瘤。在所有恶性肿瘤中,胰腺癌可能是预后最差的,而很多患者就诊时,往往已经是中晚期。


胰腺外科,作为风险最高、挑战性最大的科室之一,徐近笑称,这里的每一台手术就像在刀尖上跳舞。“但是作为医生,没有理由退缩,只能迎难而上。我们的使命就是尽可能为患者争取更长的生存时间。”


的确,这些年徐近所专注的领域就是如何帮助尽可能多的胰腺癌患者提高生存时间和生活质量,从医二十余载,他把一位又一位处在绝望深渊的患者拉回人间,重拾希望,创造了很多胰腺癌生存的奇迹。


经过徐近等多名中国顶尖胰腺肿瘤专家的努力,中国的胰腺癌诊疗已经取得很多质的飞跃,甚至在有些领域已经超过发达国家。谈到这些进展,徐近抑制不住自己的喜悦。


“我刚开始接触胰腺外科的时候,很多医生对胰腺领域还很陌生。20多年前,我刚到华山医院时,科室一年所做的胰腺癌手术数量只有20例左右,那时候医院里遇到这样的大手术,大家还都会很稀奇的去观摩学习。现在我们科室每年要开展2000台胰腺肿瘤相关手术,治疗也更规范、精准和微创。”


现在社会上民众也开始意识重视这个疾病,大多也都知道胰腺癌的凶险。而医院医生也很愿意为老百姓做一些科普,老百姓都很愿意来听、来学,于是就形成了社会氛围,形成了有利于百姓进行早诊早治的局面。最近几年,在徐近等专家的努力下,相关专业的医生对社区、对百姓的宣讲与科普也越来越多,这些都可以帮助老百姓了解那些可能和胰腺癌有关的高危因素和生活习惯,可以从一些源头上避免风险。


徐近循循善诱,娓娓道来,似乎生怕听者不明白那些道理,生怕面对的每一位患者忘记保护自己和家人。

image.png

3.希望之光

这些年针对胰腺癌治疗的技术方法越来越多,已经大幅提高了患者的存活率和手术成功率,20多年前胰腺癌的总体五年生存率只有3%左右,随着这些年的技术进步已经提高到了10%。在徐近看来这是很大的进步。


“近年来,外科医生对手术的熟练度及手术器械的精准化,大大提高了很多手术环节的效率。比如,以最简单的缝线、缝针来说,无损伤针,这个针和线是一样粗细的,只要针过得去线就过得去,损伤小。以前的缝针就像我们缝衣服的针,针尾部比针尖大,收紧的时候容易出血。还有微创技术的发展,腹腔镜、机器人等等各种新技术的出现,并和经典的开放手术互相补充,使得我们手术的效率提高很多。”


徐近至今还记得曾经经历过最长的一台胰腺手术,从早上八点半上手术台,一直开到次日凌晨一点半。开完刀后,徐近直接躺在手术室的这个地板上了,已经是筋疲力尽。


“现在我们开胰腺癌手术,一般可能三个小时左右就可以结束,稍微难一点的手术最多也就五小时,以前,我们一天就排一台手术,甚至两天排一台手术,都会觉得非常辛苦。而现在,这类胰腺手术,一天两三台都没问题。所以这也是临床技术和技巧的进步所推动的。”


最近几年,针对癌症治疗的药物也越来越多,徐近还记得二十多年前主要使用化疗药的时候,有效率可能只有5%,到了2010年,药物的有效率就达到了15%,到了现在,单个方案的有效率甚至可以达到45%。


在胰腺癌领域,对大多数患者而言,生存率仍然是总体不高的。但在徐近看来,如果医生和患者能够充分的信任,充足的交流,那作为医生应该是能帮助患者追求那个最高的生存率的。医生和患者家属交流的时候,如果患者能全身心地去相信医生,而医生能够全心全意去帮助患者,这些都有利于治疗工作的开展。


“所以我就觉得患者和家属工作其实要做得非常到位。患者和家属能够在和医生的交流中很真诚,很想争取最好结果。而医生也相信患者和家属,无论在治疗中遇到什么困难和风险,大家可以并肩战斗。我相信,每一位医生都是愿意拼尽全力去争取最好的结果的。”


徐近认为,胰腺癌治疗与康复,重在精准全程。


徐近还有一句话常挂在嘴边:“医生不能让患者做选择题,我们应该做好释疑工作。解释工作是将医患矛盾“扼杀在摇篮里”最有效的一种方法。患者不是专家,哪种治疗方案更适合他,只有医生最有发言权,我们应该就各种治疗方案的利弊,和患者说清楚讲明白,提出自己建设性的意见,绝不能因为怕担责任而让患者做选择题。”


坚守胰腺外科多年,徐近觉得累但是快乐。“既然选择了学医,就必须坚守这份职业,这是一种责任。”徐近的眼里一扫阴霾。


每个生命都会前行在历史的脉络上,在沿途,拾起一枝一叶,留待回忆。生命的存在总是清晰而具体的。有时,只要让夕阳给生命一把枝叶、一根火柴,让那捆柴火静静地躺在地上燃烧,即使在黑夜也会看到火光,看到希望,当黎明再次到来的时候,这世界里的生命又会绿树成荫,生机勃勃。


image.png

Q

A

晔问仁医


图片
图片

徐近



图片

晔问仁医

徐教授,众所周知,胰腺癌被称为癌中之王,我们日常生活中有没有什么高危因素可能和胰腺癌的发生有关呢?

徐近

图片

实际上的确有一些胰腺癌的高危因素,包括遗传易感性、家族史,一些生活习惯,比如吸烟,饮酒,尤其是大量饮酒或者酗酒,还有一些高糖饮食、碳酸饮料,肥胖,这些其实都可以是胰腺癌的高危因素。

还有,我们常见的一些疾病,比如糖尿病和胰腺癌的关系比较密切,急性、慢性胰腺炎也是胰腺癌的高危因素。

除这些因素呢,还有一些可能和职业相关的,比如常年接触一些化学物品,尤其是有机农药等。

再有的就是胰腺上面长的一些良性肿瘤,部分有癌变的可能,这都需要专业医生的鉴别。


图片

晔问仁医

许多胰腺癌患者都同时患有糖尿病,胰腺癌和糖尿病为什么关系这么密切呢?

徐近

图片

这首先要从胰腺这个器官的功能说起,胰腺的功能主要有外分泌和内分泌两种,外分泌功能主要由胰腺的腺泡和导管完成,可分泌多种消化酶进入消化道帮助消化食物;而胰腺除了腺泡和导管外,还有很多由内分泌细胞组成的小岛,又被称之为胰岛,可分泌多种激素进入血液循环调节内分泌功能。人体中能降低血糖的一种重要激素叫胰岛素,顾名思义,胰岛素就是由胰岛分泌的激素,当发生胰腺癌时,胰岛功能可能会受到破坏,胰岛素分泌也就可能会受到影响从而引起血糖升高,形成糖尿病。所以,当有新患的糖尿病患者或者原有的糖尿病患者出现血糖控制不佳时,要多个心眼会不会有胰腺癌的发生,这种糖尿病很可能就是胰腺癌的“伪装者”。

胰腺癌可以导致糖尿病,事实上,糖尿病也可以通过多种机制促进胰腺癌的发生和发展,胰腺癌和糖尿病的关系有点像“鸡”和“蛋”的关系,究竟是鸡生蛋,还是蛋生鸡,目前还不是完全清楚。但既然胰腺癌和糖尿病经常伴随发生,就可能为早期发现胰腺癌提供线索,已有研究发现,胰腺癌可能会在血糖出现异常升高后3年内发生。


图片

晔问仁医

日常体检CT是否有助于胰腺癌的早发现呢?

徐近

图片

你讲得对,胰腺癌这种病,大家认为早期诊断困难。实际上,真的要早期诊断,说难也并不难。什么意思呢?说难是因为胰腺癌早期没什么特异症状,更多感觉可能和你胃肠病差不多,而腹部的常规体检大多是用B超检查。但其实,B超看胰腺是有一定难度的,B超诊断最怕的是气体干扰,而胰腺恰恰位置比较深,躲在胃肠的后面,胃和肠里有气体,B超就很难看清楚胰腺。

我们最近2到3年发现早期胰腺癌的患者多了些,其实这是由于新冠疫情胸部CT做的多了。以前所有的患者入院的时候只需要一个常规的胸片,后来因为有新冠疫情,很多入院患者住院时会做个胸部CT。虽然说是胸部CT,但很多时候也会看到胰腺,如果胰腺的形态有异常,有经验的放射科医生就会提示进一步检查。后面,再通过胰腺薄层增强CT,就会把可能的胰腺癌患者找出来。一旦平扫CT发现胰腺形态不对后,患者再去检查,在这群再去检查的人当中,每一百人中可能有三到五个会发现胰腺癌,这个比例很高了。

我们也从这些临床实践中得到一些启发,患友或者社区的群众去做体检的时候,肿瘤标志物可以加几个,比如,CA19-9、CA125,这些也很便宜,也就多个二十块钱。同时,体检做胸部CT的时候也可以让体检医生帮忙把CT稍微往下扫一点,顺便看下胰腺。或者做腹部B超的时候,再单独做个腹部平扫CT(增强CT需要打造影剂,目前还很难在体检中普及),如果两个都是阴性的,那可以放心很多。


图片

晔问仁医

目前中国在治疗胰腺癌领域和欧美等发达国家有差距吗?

徐近

图片

我们医院针对一期、二期胰腺癌患者的生存率做过统计,以前的三年生存率只有20%左右,现在的三年生存率可以达到40%以上,五年生存率也可以达到30%左右。

对于相对比较晚期的胰腺癌,治疗手段也有很多突破。去年我们医院90周年院庆时对所有在我院治疗过的恶性肿瘤生存率做了统计,其中,胰腺癌的总体5年生存率大概是在10%左右,而2021年美国统计的胰腺癌5年生存率也是10%。基本上是差不多。

当然,欧美比我们有更多的新药临床试验,因为在药物研发方面,欧美比我们强一点,但外科技术已经基本上和国外同步了。所以我们在胰腺癌的治疗方面,除了在新药临床研究方面稍弱一点外,其他基本上等同甚至要稍微高于国外。这些年,我们也遇到一些患者从国外回来到国内治病的情况。包括不光是欧美,我现在有好几位患者是日本回来的,在日本做过治疗,我看了他们日本的整个治疗过程,几乎和我们一样。所以从总的角度上来说,我觉得国内基本上和国外处于同步。


图片

晔问仁医

目前治疗胰腺癌的方法有哪些?

徐近

图片

同其他实体恶性肿瘤一样,胰腺癌也有多种治疗方法,到目前为止,手术切除仍然被认为是唯一有可能治愈胰腺癌的方法。由于早期发现困难,胰腺癌的手术切除率只有20%,大量患者在临床确诊时已丧失手术切除的机会,但随着外科技术的进步及化放疗的发展,一些原本不能手术切除的患者,甚至一些已有远处转移的晚期患者,如肝寡转移患者(肝脏转移个数不超过3个)也可以通过转化治疗,重新获得手术切除的机会,进而延长生存时间。

化疗是除手术外最重要的辅助治疗方法,特别是吉西他滨联合白蛋白纳米粒紫杉醇和FORFIRINOX方案的出现,胰腺癌的化疗治疗效果较以往有大幅度提高。其它如放疗、靶向、免疫、中医中药及一些姑息性的局部治疗手段也有逐步尝试,并与手术、化疗一起组成胰腺癌的综合治疗手段。

微创一直是医生和患者共同追求的方向,但胰腺的解剖位置深在,且毗邻大血管,相比较于其他腹部手术,胰腺的微创手术开展较晚。胰体尾切除手术由于无需消化道重建,没有复杂的吻合,且术中解剖层次清晰,术后恢复快,已成为微创胰腺手术的首选指征。胰十二指肠切除术由于切除难度大,吻合多,手术风险高,微创目前还是推荐到大的中心选择性开展。另外,目前胰腺微创手术主要集中在良性和低度恶性肿瘤,对于恶性程度高的胰腺癌,甚至已经侵犯大血管的局部晚期是否适合做微创手术,肿瘤学是否肯定获益还有待于前瞻性的临床研究进一步确认,但微创肯定是趋势,是未来。



采访/晔问仁医     编辑/陈庆


图片

版权声明:

本文系原创,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如需转载,请在[晔问仁医]后台留言;

授权使用请注明:“来源[晔问仁医]及作者”。

所有文章版权属于【晔问仁医】。

部分图片来源于网络,侵删。


关键词
官方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