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24-06-04点击:7698
DOCTOR
童仙君
声影之光,超声医学的35年探索
人物介绍
童仙君主任简介
1985年毕业于东南大学医疗系。从事西医内科4年,1989年起从事超声诊断工作,1998~2019年先后担任上海第十人民医院及岳阳医院超声科主任。2006年起兼任中国超声医学工程学会腹部超声专委会委员、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超声专委会委员、中国中医药信息学会超声医学分会常务理事、上海超声医学工程学会理事兼腹部专委会委员、上海医师协会超声分会委员等职。长期从事腹部、妇科、小器官、血管及心脏的超声诊断工作,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2006年起开展超声造影、弹性成像及实时三维超声检查,在常规超声基础上应用新技术新方法进一步提高诊断准确率。负责承担上海市教委重点学科课题超声造影在化瘤方治疗子宫肌瘤中的临床应用价值的研究,参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课题、上海市科委及上海市卫生局等科研项目8项,参编教材2部,发表论文20余篇。
第一视角
童仙君
这不是我第一次见童主任了,奔着她在业内的口碑,经朋友推荐我曾请她做过超声检查。见到她,我如同找到了一棵定海神针。
我对那次细致入微的检查记忆犹新。在安静的超声诊室里,她全神贯注地操作着超声仪器,眼睛紧盯着屏幕,双手熟练地移动着探头,时而在皮肤上轻轻按压,时而调整仪器的参数,还一边向我解释检查步骤。或许是紧张,在检查过程中我不自觉地屏住呼吸,这时,她便会安慰我,让我放松,以便更好地进行检查。她的声音温和而有力,让我对这个过程有了更深的了解,也让我对治疗充满了信心。
检查结束后,童主任详细地给我解释了检查结果,她的专业知识和耐心的解答让我对疾病有了更深的理解。同时,她也给我提供了一些建议,让我对未来的治疗有了更明确的指向。
她如同海洋中的侦察员,探索着患者身体里的每一个角落,通过蛛丝马迹揭示出疾病的踪迹。她用知识的光芒照亮生命的角落,用医术治愈患者。
面对科技的浪潮,她勇敢地拥抱变化,将对前沿科技的理解融入到医疗实践中。这种勇气和智慧,不仅提升了医疗服务的质量,更沉淀了科室的底蕴。
1、从医之路
上世纪70年代,童仙君的姐姐在金华市中心医院工作。
“初中那会儿,我常去姐姐的科室玩。至今,我还记得姐姐给幼儿推拿时的工作场景,看到腹泻、疳积的患儿经过2-3次推拿手到病除。当时,我觉得特别神奇。或许,姐姐的工作经历在我心中种下了医学的种子。”
从那时起,十四五岁她下定决定要成为一名医生。高中毕业后,她毫不犹豫地将所有高考志愿都填为医学院,最终如愿以偿。
“我1980年高中毕业,在浙江参加的高考。当时我们老家的升学率4%。所以,我能进入医学院,其实是很幸运的。”
在高考成绩出来的那一刻,童仙君感到自己心中的那颗种子发芽了。
在医学院的学习过程中,她是个刻苦学习的好学生。毕业后,分配到上海市第十人民医院,开始了内科医生的职业生涯。在这里,她经历了全面的科室轮转,从心内科、消化科、呼吸科、内分泌科,再到血液科,积累了一定的临床经验。
“轮转以后,我们血液科主任就特别想把我留下来。但命运却和我开了个不小的玩笑。1988年上海甲肝大流行,当时,我所在的内科门诊每5天值一次夜班,有很多发烧的病人前来就诊,他们并不知道自己得了肝炎。每个夜班往往要起来十七八次,天气很冷、条件比较艰苦,身体的抵抗力也就下降了。”
她得了重感冒,并发了全组副鼻窦炎,导致的鼻咽部粘膜水肿,引起中耳腔渗液,听力明显下降,影响听诊器的正常使用。
这时,医院的理学诊断科向她伸出了橄榄枝。她转入了超声科。那时,超声诊断是一个非常新的领域。她很快意识到,如果将自己的临床知识与超声声像图相结合,将能大大提高对疾病的诊断能力。
转科伊始,得到了著名超声专家林周璋教授的悉心指导,很快掌握了腹部脏器的操作手法及常见病的超声声像图表现。1990-1991年,有幸来到中国超声发源地—上海第六人民医院超声科培训、进修、学习,跟随超声奠基人周永昌教授学习腹部疑难疾病,尤其是泌尿系及肾上腺疾病的超声诊断技能。那时国内CT、MRI尚未普及,全国各地的疑难病人慕名而来,请求会诊的病人络绎不绝,周主任为了每天能多会诊几个病人,常常7点多就开始工作,等检查完所有的病人已是下午2-3点钟,当中仅仅喝了几口水。他总是耐心地询问每一位患者的病史,翻看化验报告,从一个泌尿外科医生的角度判断患者得了什么病,然后通过超声仔细扫查来证实或排除某种疾病。
“患者怀着忐忑的心情来,带着满意的结果走。周主任的仁爱、博学、敬业,深深地影响着我,为我树立了医者的榜样,我暗暗地下决心一定要像周主任一样对待每一位患者”。如今,她已成为患者心中值得信赖的好医生。
2、成长在超声科的内科医生
在上海第十人民医院超声科,她学习新的技术和方法,利用扎实的临床知识,融合对超声图像进行综合诊断的能力,在超声医学领域取得了不少成绩。
在这里,她不仅积累了的临床经验,也形成了自己的诊疗特色。她以临床知识为依托,结合超声技术,为患者提供了高质量的医疗。这段经历,为她日后在超声医学领域的更多成绩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2000年,她加入岳阳团队,在岳阳医院担任超声科主任期间,壮大了科室队伍,拓展了科室业务,科室由5名工作人员增加至20多名,诊室由3个增加至15个,业务范围从原来的腹部、妇科、心脏超声,增加了浅表小器官、外周血管、腹部大血管、肌骨的超声应用,并开展了超声造影、弹性成像、实时三维超声、盆底超声及胃超声显影成像等多项新技术新方法。在她的职业生涯中,凭借着精湛的技术和多年经验的积累,她成功诊断了近千例早期微小肿瘤,为患者赢得了珍贵的时光,让他们有机会及早接受治疗,从而提升生活品质。
她认为,超声医生不应仅仅满足于操作技能,更需要通过询问病史、结合化验结果和临床症状,有目的、有针对性的进行检查,而不是盲目地扫查一遍。所以她会和病人“聊天”,询问病史,安慰病人,让患者放松,更好地配合检查。
“以前,病人想做超声检查,要先去要内科、外科或妇科开超声申请单。现在,患者挂超声科的号,我们直接可以开申请单,挂号当天就可以检查了。”这一举措为患者提供了“一站式”服务,大大方便了他们,减少了多次排队和长时间等候的烦恼。这不仅优化了流程,也为患者带来了更加良好的就医体验。
3、中西医融合中的超声科
作为中国知名中西医结合医院超声科主任医生,她始终致力于探索如何将中医的整体观和辨证施治与西医的精准治疗相结合,以期达到更好的疗效。她对医学的实践不仅是对超声科专业技术的精进,更是中西医融合理念的体现。
在岳阳医院,她发现超声技术在中西医融合方面具有独特的优势。例如,一些西医比较棘手的疾病,如小儿斜颈、肩周炎、子宫腺肌症、女性尿失禁等,超声除了帮助诊断外,更重要的作用是观察推拿、中药汤剂、针灸治疗前后的声像图的变化,客观地评估治疗效果。
“在实践中,我觉得中医的治疗手段往往能够补充西医某些方面的不足,尤其在一些慢性疾病和功能性疾病中,中医的整体调理和辨证施治能够提供另一种治疗思路。对中西医结合的疗效评估,超声技术不仅提供的可视化证据,也增强了中医治疗的科学性和可信度。”
在中西医结合的道路上,童仙君不断学习和探索,她参与了多项中西医结合的科研项目,通过超声造影等先进技术,对子宫肌瘤、下肢动脉硬化等疾病进行中医治疗前后的观察和评估。这些研究不仅丰富了超声医学的应用范围,也为中西医结合提供了更多的科学依据。
以开放的心态,结合传统中医的精髓和现代西医的技术,她为患者提供了高质量的医疗服务。她的努力也为超声医学领域注入了新的活力,为中西医结合的发展开辟了新的可能性。
4热爱学习,乐于分享,拥抱科技
自成为一名医生以来,她对学习始终怀有满腔热情。在紧张的工作之余,她经常利用晚上的时间如饥似渴地阅读专业书籍,全神贯注地参加学术讲座,不断更新自己的医学知识。她的学习领域广泛,不仅局限于超声科,还包括内分泌、心脏、消化系统等多个相关领域,以确保能够为患者提供最前沿的医疗服务。
在教学方面,她全身心地投入到对年轻医生的培养中。她亲手指导、言传身教,助力年轻医生提升诊断技能和临床思维能力。同时,她还关注培养年轻医生对患者的同理心和人文关怀,用心去关爱每一位患者。
面对日新月异的医疗科技,她始终保持开放的心态和学习热情,积极探讨新技术在超声医学领域的应用。
“现今有很多新兴科技涌现。例如,人工智能技术在超声诊断中的应用已经取得了显著成果,尤其在乳腺结节、甲状腺结节的分级分类上,可以大幅度提高诊断能力和效率。人工智能技术通过学习大量医学影像数据,帮助基层医生更精准地判断,这对于经验较少和年资较浅的医生尤为有益,有助于推动整个行业实现标准化、同质化医疗。”
她认为,科技与人文关怀缺一不可,才能成就卓越的医学。她坚信,医疗技术的发展应致力于提高医疗质量,而非取代医生与患者之间的沟通与关怀。在实践中,她始终坚持科技是提升诊疗效率和准确性的工具,而同理心、人文关怀则是医疗服务的核心。
在39年的从医生涯中,童仙君积累了4年内科医生经验,随后35年致力于超声医学领域,铸就了她深厚的专业素养和卓越的医疗技能。她的医学旅程不仅是个人成长和学术成就的累积,更是对超声医学知识的无尽探索和对患者生命健康的执着守护。
面对未来,她说,医疗将更加注重个性化和精准化,更加重视患者的参与和体验。
“我将继续努力,不断实践以患者为中心的医疗服务理念,努力营造更温馨、更专业的医疗环境,让我们的超声科更受患者的欢迎。”
/ 口述实录 /
Q
A
龚芷葳
童仙君
龚芷葳
在医学影像学中,超声、CT和核磁共振各有何优势与劣势,以及如何根据具体情况选择最合适的检查方法?
童仙君
超声、CT和核磁共振各有其特点和适用症。超声在某些疾病,如胆囊疾病的诊断上更为敏感,超声价格低廉、无辐射,可重复多次检查,再结合超声造影、弹性成像、实时三维超声技术可以更全面评判病变的良、恶性及对疗效的评估。而CT、核磁共振在胰腺肿瘤的诊断上比超声更为敏感。因此,选择何种影像检查方法需要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和初步检查结果来决定。
龚芷葳
您在医学院的学习经历对您的职业生涯有何影响?
童仙君
医学院的学习非常重要。这段经历为我打下了坚实的医学基础,尤其是在临床各科室的实习轮转中,使我对各个科室的工作有了全面的了解。这段学习经历不仅让我掌握了丰富的医学知识,更重要的是培养了我临床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这些知识和技能在我日后的工作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为我提供了宝贵的知识储备和实践基础。
龚芷葳
您当时从内科转向超声科,感到遗憾吗?
童仙君
一开始觉得有点可惜。但很快,我就对当时新兴的超声医学领域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在医院的安排和主任的推荐下,我开始了超声知识的学习与实践。我逐渐发现,在超声科工作,我的临床知识不但没有浪费,而且对准确诊断更有帮助。
龚芷葳
您如何看待中西医在超声科的融合?
童仙君
通过超声技术,我们可以更直观地监测中医治疗的效果,如观察子宫肌瘤、下肢动脉硬化等病变的变化。此外,中医治疗的一些方法,如推拿、针灸等,也可以通过超声技术进行效果评估,这为中西医结合提供了新的视角和方法。
龚芷葳
您如何保持自己在医学领域的持续学习?
童仙君
今天是科技和知识大爆炸的时代,有很多学习途径。各种学术会议和研讨会,为我们提供了与国内外的专家学者交流的机会。另外现在的在线教育非常发达、网课每天晚上都有,再者,阅读专业书籍和期刊很重要,这使我能及时了解学科发展的前沿和动态。作为一名医生,我们需要终身学习,才能跟上医学科技的快速发展。
龚芷葳
您如何将自己的经验分享给年轻医生?
童仙君
我通过多种方式将自己的经验分享给年轻医生。首先,通过手把手的指导,帮助年轻医生提升诊断技能,并培养他们的临床思维能力。其次,参与教学活动,将我的知识和经验传授给医学生和住院医生。此外,还通过参与学术会议和研讨会,与同行分享我们研究成果和临床经验。我相信,通过分享,我们可以帮助年轻医生更快地成长,同时也能促进整个医疗行业的发展。
龚芷葳
在您的职业生涯中,有哪些深刻的感悟?
童仙君
在您的职业生涯中,我深刻感受到,作为一名医生,我们不仅要有扎实的专业知识和技能,更要有一颗关爱患者的心。人文关怀,它能够帮助我们建立与患者的信任关系,提供人性化的医疗服务。此外,我深刻体会到,团队合作对于医疗工作的重要性。只有通过团队成员之间的密切合作,我们才能为患者提供最佳的医疗服务。
龚芷葳
您在工作之余有什么个人爱好?
童仙君
我喜欢旅游、摄影和听书。走进大自然,呼吸新鲜空气,放松心情,体验各地不同的风土人情、文化背景,记录旅途中的美好瞬间。这些爱好不仅丰富了我的个人生活,也让我在面对工作压力时能够保持良好的心态。
·END·
采访/晔问仁医 编辑/陈庆
版权声明:
本文系原创,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如需转载,请在[晔问仁医]后台留言;
授权使用请注明:“来源[晔问仁医]及作者”。
所有文章版权属于【晔问仁医】。
部分图片来源于网络,侵删。
晔问仁医已入驻知乎专栏、今日头条、腾讯内容开放平台,欢迎前往订阅。
如有相关问题需要提问此医生,
或有感而发,
请在文章最下方评论区留言;
您身边若有工作在三甲医院的仁心医生,欢迎提供线索或者直接引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