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hanghai Doctor

郭晓青|与妇科肿瘤“共舞“,让生命之花持续绽放

更新时间:2024-08-27点击:9945


image.png

郭晓青

与妇科肿瘤“共舞“,让生命之花持续绽放



人物介绍


 图片


郭晓青:医学博士,主任医师,博士研究生导师,上海市第一妇婴保健院妇科肿瘤科主任。


擅长领域: 子宫颈癌根治术、子宫内膜癌、卵巢癌分期术、早期宫颈癌保留生育功能手术、妊娠合并妇科肿瘤手术,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以及复杂子宫内膜异位症等复杂疑难手术。


上海市医师协会妇科肿瘤医师分会副会长,中国康复医学会外科快速康复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曾赴美国德克萨斯大学安德森肿瘤中心开展妇科肿瘤基础与临床研究近2年。长期从事妇科良、恶性肿瘤的规范化诊断及综合治疗,在腹腔镜微创手术领域有较高学术水平及专业优势,主要研究方向为卵巢癌侵袭转移及免疫逃逸机制,宫颈癌发生机制、早期诊断等,在该方向主持和开展国自然面上项目等多项科研课题及临床研究,发表SCI收录论文数十篇。


图片

第一视角


郭晓青



“我来说一个故事吧。” 眼前的郭晓青,刚下手术台,风尘仆仆,款款落座。虽然略显疲惫,但依然掩盖不住她干练的气质、言谈举止间透露出的坚定与自信。


花开的季节,也是这样一个阳光明媚的午后,有这么一位姑娘与她的闺蜜们相约在一家优雅的咖啡厅,享用着美味的下午茶。阳光透过窗户洒在她们的脸上,欢声笑语在空气中飘荡。突然,一个话题引起了她们的共鸣——“大姨妈”。


姑娘们开始谈论起那些关于月经的趣事,回忆起那些与姐妹们共同度过的日子。然而,在这欢乐的气氛中,这位姑娘不禁潸然泪下。


正当众姐妹惶恐不知所措时,她抽泣道:“我方才意识到,那一次手术不仅保住了我的命,还拯救了我的人生。多年前,如果当初没有听从郭晓青主任的劝告,选择切除子宫,我将失去的不仅仅是做女人生育的机会,还会失去与姐妹们分享这些珍贵回忆的权利,那该是多么遗憾啊。”


这位姑娘的故事正是郭晓青众多患者中的一个缩影。


她视医学为一门科学,更视之为一门艺术。医生在她看来,不仅是技艺娴熟的工匠,更应承担心理学家和社会学家的角色。


在妇产科领域,她取得了成绩,在医学人文的实践中,她践行着关于“以人为本”的医疗理念,改善着患者的治疗体验。


行医几十年,她总是强调,为患者提供全面、个性化的治疗方案。这也是她对人性的理解与尊重,更是一位医者与患者之间建立信任的关键。


郭晓青,医学博士,主任医师,博士研究生导师,上海市第一妇婴保健院妇科肿瘤科主任。


自从十年前来到上海,她以“以患者为核心”的信念,为众多妇女患者解决了病痛,同时在妇科肿瘤治疗方面展现出坚定的决心和勇气。她的团队不断创新治疗模式,致力于减轻患者的心理和社会压力,让病人在接受治疗的同时,也能保持尊严和安宁。

image.png





1、仁爱无疆

精神需要延续,医学需要传承。


在郭晓青的记忆里,总有一幅难以磨灭的画面:妇产科专家谷祖善教授在课堂上的身影,那是一位医者风范的传承,一种医学精神的印记。


“谷祖善教授,不仅是我国著名妇产科专家林巧稚的得意门生,更是一位将毕生献给医学的杰出医师。”郭晓青回忆道,“他从北京协和医学院毕业后,便在协和医院妇产科担任住院医师、总住院医师等职,1965年,他毅然决然地踏上了前往新疆的征程,参与建设石河子医学院。”在郭晓青的心中,谷祖善教授的形象总是那么鲜明。她记得,教授上课时总是充满激情,言语中透露出对医学的热爱和对患者的深切关怀。“我们作为他的学生,学到的不只是医术,更多的是一种医者的风骨,一种对生命的敬畏。”


谷祖善教授的这种敬业精神深深影响了郭晓青。不论是查房还是门诊,郭晓青都不会放过蛛丝马迹。


在那个充满希望的诊室里,郭晓青医生迎来了一位面容忧愁的女士——李女士(化名)。她的眼神中透露出长期困扰和不安,因为一个看似普通却又深深影响她生活的症状:白带异常增多。


李女士向医生倾诉了她的痛苦:三年多来,她的白带量异常,阴道间断有液体流出,尤其在夜间,情况更为严重,有时醒来发现内裤湿透,这让她倍感尴尬和不适。尽管她曾多次求医并接受了宫颈活检,但结果都未能明确病因,而症状却始终挥之不去。这种不明原因的病情不仅给她的日常生活带来了极大的不便,更在心理上造成了巨大的压力和恐慌。


郭晓青耐心聆听李女士的诉说,她深知,对于患者来说,医生不仅是治疗者,更是倾听者和安慰者。在进行了仔细的问诊后,郭晓青为李女士安排了详尽的阴道镜检查。凭借着丰富的临床经验和敏锐的洞察力,她最终在宫颈管内发现了一些微小却可疑的病变。


进一步的手术病理结果出人意料——宫颈小叶状宫颈腺体增生(LEGH), 部分为不典型小叶状宫颈腺体增生(ALEGH), 这是一种少见宫颈恶性肿瘤的癌前病变,李女士被迅速安排住院,得到了及时和恰当的治疗。不仅为她长期以来的症状找到了答案,更重要的是阻断了该恶性肿瘤的发生发展。


这个故事是宫颈癌筛查和诊断流程中的一个缩影。随着宫颈癌相关知识的普及,越来越多的人开始重视并参与规范的筛查,这使得许多潜在的病例得以早期发现和治疗,有效避免了宫颈癌的发生和发展。这次诊疗,不仅体现了一名医生的专业素养,更彰显了对患者的深切关怀。郭晓青用自己的行动告诉每一位患者:在医学的道路上,你并不孤单,有我们与你同行。

image.png





2、病愈之光:以患者康复为荣

在一妇婴妇科肿瘤科的病房里,每天都上演着不同的故事。有些是欢乐的,有些是悲伤的,但它们都共同构成了这个特殊空间中的情感交响曲。


“每一位患者都是故事的主角,她们的病痛和困扰是故事的起点,而我们医生团队则是引领她们穿越困境的战友。我们不遗余力地希望解开了一个个妇科肿瘤的难题,将破碎的生活重新雕琢,赋予她们新的生命意义。”说着这段话,郭晓青内心五味杂陈。


记得2017年,一位中年女性因严重出血慕名来找郭晓青帮助。做了相关检查后,被初步诊断为宫颈癌,而且她所患的是一种罕见、凶险的宫颈神经内分泌癌。

宫颈神经内分泌癌(Cervical Neuroendocrine Carcinoma,CNEC)是一种少见的宫颈恶性肿瘤,起源于宫颈内的神经内分泌细胞。该类型的宫颈癌在所有宫颈癌中所占的比例相对较低,但是由于其生物学行为的侵袭性,通常预后不佳,治疗起来也相对困难。


“神经内分泌癌细胞有能力产生和分泌多种激素,这些肿瘤被归类为神经内分泌肿瘤。神经内分泌肿瘤可以发生在全身的多个器官中,它们源自神经内分泌系统的细胞,这是一个由多种内分泌腺体和神经组织组成的复杂系统。这种肿瘤发展较快,常常在诊断时已处于晚期,并有较高的复发率和远处转移的倾向。”郭晓青向我们讲述这位患者的情况:“肿瘤被发现时已是晚期,呈现菜花状,当时的情况不适宜手术。那一年我们医院还没有开设放射治疗。所以建议王女士(化名)先到其他三甲医院进行放疗。”


“没想到5年后的一天,外院放疗科的主任打电话告诉我,这位患者经过初始放化疗效果不错,但近期发现肿瘤复发,经过化疗、免疫靶向治疗等相关治疗,肿瘤缩小到一定程度出现治疗抵抗,,如果不能手术切除,肿瘤将失去控制,危及患者生命。放疗科主任希望我能评估一下手术的可能性。我当时觉得义不容辞,决定管到底。”


于是,王女士的归来,如同一位老友的重逢,却又带着一丝命运的考验。1月29日,她再次踏入这个熟悉的地方,心中既有对未知的忐忑,更有对治疗的渴望。

经过一系列周密的检查,结果显示情况比预期的更为复杂:放疗后的组织纤维化,使得宫颈区域变得异常坚硬,宛如一块“水泥地”,这无疑大大增加了手术的难度。放疗后的组织缺血,更可能在术中术后发生肠瘘、输尿管漏、膀胱阴道瘘等严重并发症,这些在放射治疗后组织中几乎无法修复的问题,对王女士而言,可能意味着不可逆转的风险。


然而,王女士的心中充满了对郭晓青主任的信任。多年未见,郭主任不仅接纳了她,更以医者的仁心和专业精神,让她感到温暖和安心。王女士坚定地将生命托付给郭主任和她的团队,愿意承担一切可能的后果,哪怕是面对永久性携带“粪袋”、“尿袋”等风险,她也渴望给自己一次手术的机会。


在经过多次多学科会诊和慎重评估后,手术定于今年3月进行。手术当天,手术室里的气氛紧张而凝重。郭晓青主任和她的团队,身着无菌手术衣,神情专注而冷静。他们知道,这将是一场对技术和经验的严峻考验。


手术室内,无影灯下,郭晓青主任的双手稳健而精准,每一个动作都凝聚着多年的医术修为。面对那“水泥地”般坚硬的组织,她以精湛的技艺,一步步突破禁区,仔细地切除肿瘤,同时小心翼翼地保护着周围的器官和组织。


“手术进行时,我们发现阴道难以缝合——就像豆腐一样,组织脆弱到一碰就碎。我决定使用导尿管球囊来阻塞阴道托住肠子,防止其脱落,同时缓慢地放水,使阴道残端缓缓闭合。这场手术让我深刻地感受到了放疗后手术的挑战性。组织的纤维化到达极点,正常的结构和边界已然模糊,每个手术步骤都要小心翼翼,以免损及周围器官和组织。尽管手术风险极高,但最终,我们还是成功完成了这场艰巨的手术。”


时间一分一秒地过去,手术团队的每一个成员都全神贯注、默契配合。终于,在一片静谧中,肿瘤被成功切除,而最担心的肠管、输尿管损伤等并发症并未发生。


手术室外,王女士的家人听到这一消息,泪水盈眶,感激之情无以言表:“郭主任,这真是奇迹!您说的风险,其实一开始我们就知道,外院也很重视,经历了三次多学科会诊告知手术风险巨大,但我们还是决定搏一次,错过您这里就没这个店儿了。没想到我们赌赢了,太感谢了。”


郭晓青告诉我们,王女士术后康复得很不错,因为一妇婴在2021年开设了放射治疗科,患者可以在院内接受放化疗和免疫治疗了。


这次手术,不仅是对医术的一次胜利,更是对生命坚韧不拔的赞颂。郭晓青用行动证明了,即使在最艰难的情况下,医者的坚持和患者的信赖,也能共同创造奇迹,如同一道曙光,穿透了疾病的阴霾。


郭晓青从患者的世界路过,充满了温情和力量。在一次次紧急会诊中,面对一位又一位疑难杂症的患者,郭晓青沉着冷静,凭借她丰富的经验和敏锐的判断力,制定了一套又一套创新的治疗方案。在手术台上,她如同一位艺术家,精准地切割、缝合,将病变组织一一清除,最终使患者重获新生。


郭晓青医生的故事还远不止于此。在上海的十年里,越来越多的患者经人介绍来到郭晓青的门诊,甚至很多是来自远方的求医者。


“作为医生我们常常穿梭在医院的长廊里,阳光透过窗户洒在静谧的空气中,仿佛给这白色的空间披上了一层温柔的光纱。在这样一个平和而庄重的地方,作为一名医生,有幸见证了无数生命的故事,其中一位来自加拿大的患者,也给我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印象。这位患者与疾病的斗争,是一场充满勇气与坚韧的战斗。每一次治疗,她都以积极的态度面对,即使在最艰难的时刻,她的眼神中也从未失去希望的光芒。我们尝试了各种可能的治疗方法,倾尽全力,希望能为她带来转机。然而,命运的无情有时超出了我们的掌控,最终,她还是离开了我们。”郭晓青眼神里满是忧伤。


在生命的最后阶段,这位患者做出了一个令人动容的决定:捐献5万元给宋庆龄慈善基金会”育爱同行“项目。她的这一举动,不仅是对生命的最后奉献,更是对其他患者的一份深沉关怀。她希望这份力量能够传递下去,帮助到更多在病痛中挣扎的人。


“那一刻,我站在她的病床旁,心中涌动着无尽的敬意和感激。作为一名医生,我深感荣幸,同时也意识到了肩上沉甸甸的责任。我们不能辜负每位患者对我们的期望,她们的信赖和支持,是我们不断前行的动力。”


无尽信任、医患双向奔赴,如同一盏明灯,照亮了从医之路。


image.png





3、速愈艺术:

探索快速康复的理念与实践

“在追求卓越医疗的道路上,我们一妇婴妇科始终秉承创新与关怀并重的理念。2018年,随着‘快速康复(ERAS)病房’的设立,不仅加速了患者的术后康复,还有效节约了宝贵的医疗资源,显著提升了医疗服务的整体质量。这一创新举措,荣获了上海市卫生健康委员会先进适宜技术推广项目的支持与认可。”


郭晓青深知,手术的目的不仅仅是移除病灶,同时也要最大程度地减轻患者的痛苦,加速康复进程。她引领的团队在提高手术技术的同时,不遗余力地推广快速康复的理念,从而极大改善了患者的就医体验和生活质量。


如今,郭晓青所推崇的快速康复理念,在妇产科领域广受好评,她和她的团队将继续致力于提升患者的就医体验,为更多女性带去健康与希望。这种全新的围术期管理方式,也正逐步改变着人们对妇产科手术的认识。


ERAS病房不仅采用的微创手术技术,以其创伤小、恢复快的特点,为患者带来了更为舒适的手术体验;而且通过基于循证医学证据的一系列围手术期优化处理措施,尽力降低手术创伤等对机体引起的应激反应,包括生理应激和心理应激,从而加速患者康复。医生们以精准的手法,减少组织损伤,加速愈合过程,让每一次手术都成为患者康复之路上的一次飞跃。


在这里,每一位医护人员都深谙人文关怀的重要性。他们以细心的照料和耐心的倾听,为患者营造一个温馨、安心的治疗环境。这种深入人心的关怀,不仅缓解了患者的紧张情绪,更为其快速康复提供了强大的精神支持。


ERAS病房通过简化围术期的肠道准备流程,缩短了术后禁食水的时间,减少了患者的不便和不适。这一创新的管理方式,让患者在手术前后都能享受到更为人性化的医疗服务。


为了有效控制术后疼痛,ERAS病房采用了多模式镇痛方案,通过综合运用不同作用机制的镇痛药物和技术,为患者提供了更为全面和有效的疼痛管理。一妇婴快速康复团队通过调整疼痛管理方案,大大缩短了患者的住院康复时间,鼓励他们尽早下床活动,从而降低了术后并发症的风险,加速了治疗效果。


“病人术后为什么不愿意动呢?就是因为疼,一动就疼,所以我们就应该把疼的问题给解决掉,鼓励他们早下床活动。活动顺利了,血栓的概率就低了,而且胃肠更容易通气。”郭晓青解释道,“我们的病人不做灌肠,然后恢复进食的时间也比别人短。这些都能显著提高患者的术后康复进程。”


病房鼓励患者在术后尽早下床活动,这不仅有助于促进血液循环,减少术后并发症的风险,更加速了患者身体机能的恢复。许多患者在手术当天就能自如地下床行走,这一改变极大地提升了她们对术后康复的信心。


ERAS病房还提倡术后早期进食,这一措施有助于患者恢复肠道功能,减少术后营养不良的风险,同时也提高了患者的满意度和生活质量。


通过这些综合性的措施,ERAS病房为患者提供了一个安全、高效、舒适的康复环境。在这里,每一位患者的康复之旅都充满了希望和活力,她们的快速恢复,不仅是对医院医疗服务的肯定,更是对医疗创新精神的最佳诠释。


倡导快速康复的医疗理念医学被赋予了更为深远的意义,它不仅仅是一门科学,更是一种艺术——一种以同理心为刻刀、勇气为画笔、爱为色彩,精心雕琢生命的艺术。郭晓青相信,每一位患者都是独一无二的生命故事,都值得被倾听、被理解、被尊重。在他们面对疾病带来的风暴时,她希望自己不仅是治疗者,更是支持者,是陪伴者,告诉他们:作为这条生命之路上的一名忠诚摆渡人,郭晓青和她的团队,以无限的热忱和坚定的信念,承诺将尽其所能,为每一个渴望光明的生命,提供帮助与支持。他们将携手患者,共同穿越疾病带来的风雨,迎接康复的曙光,让生命之花在每个患者心中重新绽放。

image.png

image.png


image.png


 图片

龚芷葳

龚芷葳:宫颈癌为什么能被称为唯一可消灭的妇科肿瘤?

郭晓青

 图片

宫颈癌被认为是唯一可能被消灭的妇科肿瘤,主要是因为其有明确的病因,即与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HPV)持续感染高度相关。据估计大约98%-99%的宫颈癌病例都与HPV病毒有关。因此,通过接种HPV疫苗,可以预防HPV的感染,从而在理论上消除了大部分宫颈癌的发病可能。尽管宫颈癌中有一小部分可能与HPV无关,但疫苗接种的普及使得宫颈癌总体上成为一种可预防和可控制的疾病。


 图片

龚芷葳

卵巢肿瘤有哪些挑战?目前有哪些新方法能够对抗这种肿瘤?

郭晓青

 图片

卵巢肿瘤被称为“沉默的杀手”,其挑战在于早期症状并不明显,往往在病情进展到晚期时才被发现,这时治疗难度大大增加。目前,诊断卵巢肿瘤的方法主要包括定期的体检,如B超检查、体重监控和肿瘤标志物CA-125的测量。家族遗传性卵巢癌的患者,例如携带BRCA1和BRCA2基因突变的个体,可以考虑预防性手术来降低罹患卵巢癌的风险。此外,新药物的研发和靶向疗法的逐渐兴起,为治疗卵巢癌提供了新的希望。


 图片

龚芷葳

从妇科肿瘤的角度,身体出现哪些警示我们应当关注?

郭晓青

 图片

是的,有些身体症状可能是健康问题的早期警示。例如,在生育年龄的女性如果遇到不规则阴道出血、经期紊乱,或绝经后女性出现不规则出血和异常阴道排液,都应该引起我们的重视。这些症状可能只是内分泌的问题,但也可能是癌前病变或者已经形成的内膜癌、宫颈癌。对于绝经后的女性来说,一旦发生阴道不规则出血,应当立即去医院进行专科检查,因为这可能是一个严重的健康警示信号。


 图片

龚芷葳

在妇科肿瘤的世界里,“黄金第一刀”不仅是一种理念,更是代表着首次手术的精准与彻底,这对患者有怎样的意义?

郭晓青

 图片

对患者意义重大。在妇科肿瘤的治疗中,首次手术的机会极为宝贵,被视为“黄金第一刀”。这一理念强调的是首次手术的彻底性和精确性,避免患者遭受不必要的痛苦。


在近期的一次科普宣传活动中,我遇到了一位特殊的患者,这位患者原本在当地接受了一次妇科肿瘤手术,但不幸的是,手术并未如预期般顺利。打开腹腔后,医生发现肿瘤的位置和情况远比预想的复杂,使得手术无法在当时完成。这对患者来说无疑是一个沉重的打击,但同时也成为了她与病魔抗争的又一个起点。面对这一挑战,我们为患者制定了新的治疗方案。考虑到手术的复杂性,我们决定首先采用化疗来缩小肿瘤,为后续的手术创造条件。患者进行了四个疗程的化疗。


令人振奋的是,肿瘤指标从最初的1000多,在第一次化疗后就降到了800,第二次化疗后更是降至200,四次化疗后几乎降到了正常。这让我们对治疗效果充满了信心。在化疗取得良好效果的基础上,我们通过全面的影像学评估和多学科讨论,于6月12日进行了开腹卵巢肿瘤细胞减灭术,为患者进行一次彻底的手术,达到了满意的肿瘤细胞减灭术,完全清除掉了肉眼可见的所有肿瘤。


这是一个极具挑战性的手术,通过这个病例,建议手术前进行全面评估,慎重第一刀,这一理念不仅关乎手术的成败,更影响着患者整体治疗的走向和最终的康复结果。


 图片

龚芷葳

从医以来,您认为自己的最大收获是什么?

郭晓青

 图片

回首从医路,我感到最大的收获就是成就感。医生的职业虽然充满了复杂和高风险的情境,有时候甚至会令人感到压力山大,想要放弃。然而,经过短暂的休息和思考,我总能重新找回热情和动力,因为每一次成功的治疗都能给我心灵深处带来满足感。特别是在疑难杂症手术中,正是这种挑战激发了我克服困难的动力,让我感到更加振奋和有所成就。


 图片

龚芷葳

您对年轻医生的成长有什么建议吗?

郭晓青

 图片

我期望年轻的学子和青年医生们增强主观能动性,参与到科室和医院的发展之中,要提高自身积极性,去寻求机会并抓住它们。像我们老院长段涛教授说的那样,“主观能动性很重要”。我鼓励年轻医生们始终保持求知欲和对未知的探究心态。其实,他们年轻人拥有更多信息渠道,对世界有更清晰的认知,并拥有更广泛的兴趣。这意味着他们有能力找到自己热爱的东西。



·END·




版权声明:

本文系原创,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如需转载,请在[晔问仁医]后台留言;

授权使用请注明:“来源[晔问仁医]及作者”。

所有文章版权属于【晔问仁医】。

部分图片来源于网络,侵删。


图片

晔问仁医已入驻知乎专栏、今日头条、腾讯内容开放平台,欢迎前往订阅。

如有相关问题需要提问此医生,

或有感而发,

请在文章最下方评论区留言;

您身边若有工作在三甲医院的仁心医生,欢迎提供线索或者直接引荐。

图片

image.png

关键词
官方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