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22-04-08点击:738
朱冉
眼眸里的霞光异彩,星辰大海
人物介绍 朱冉,徐州市第一人民医院眼屈光手术中心主任,眼病诊疗中心副主任,主任医师,徐州医科大学眼科硕士生导师、副教授。江苏省第十四届党代表、江苏省“333高层次人才”培养对象,中国医师协会眼科分会屈光手术专委会委员、江苏省医学会激光医学分会委员、江苏省医师协会眼视光学组副组长、江苏省医学会眼科分会角膜学组委员,全国眼屈光专家俱乐部成员,美国视光学与视觉科学杂志(Optometry and Vision Science)中文版编委,徐州市百名“医德好、医风正、医术精”标兵。 专业特长:屈光手术、眼视光、角膜病、高度近视、白内障。国内首批开展飞秒激光、ICL手术的专家,德国蔡司全飞秒认证手术医生、PRL认证手术医生、瑞士STAAR公司官方认证手术医生。至今已成功开展全飞秒激光、个性化飞秒激光、ICL、PRL晶体植入等各类角膜、晶体屈光手术10万余例,具有娴熟的屈光手术技巧和解决视光疑难问题的能力。主持多项省市课题,多次获省市科技进步奖、新技术引进奖,多次在国内外学术会议讲课、交流,在国内外核心期刊发表相关学术论文40余篇。
第一视角 朱冉
三月如诗,草色生香,将念停泊在温暖的文字里,用素心素笔,写下相遇的诗行,眉间心上,温润无殇,春暖花开。三月随缘而至的精彩,春风、春雨、春色,是春的韵美。在徐州,蔚蓝的天空,春风拂面,阳光灿烂,吐绿的叶芽已呈现出勃勃生机。
对她,我印象最深的就是那如沐春风的“微笑”,犹如三月春光般的灿烂。
她的病人觉得,她是美丽的、亲切的、坦率的天使,找她看病,宛如同一个可以推心置腹的好友、亲人,仿若坐在一个松枝覆盖的长椅上漫说家常般的放松、舒适、安稳。这,也让她的科室成为病人的港湾。
她是徐州市第一人民医院眼科屈光中心主任——朱冉。
成为一名眼科的大夫,则是因为实习时的两位老师的“慧眼”。几番劝说,令原本属意其他科室的朱冉坚定地转投眼科。后来在职业生涯上,她全力以赴做到极致,心细如发,手术时干净利落,从没有多余。
她内心深处是细腻的,她能体察同事们的情绪,去帮助缓解工作的压力;能设身处地开导坐在面前愁云密布的病人。这日子一晃也二十余年,岁月没能在她容貌上留下什么印记,只要出现在门诊或手术室,就如同打了鸡血,上了发条。而现在,激情未改,只是更能收放自如地完成每一天的工作,严谨、睿智、从容!
1.从医之路
“自古彭城列九州”,说起徐州的6000年历史无疑是波澜壮阔的,而提到今天的徐州就不能不提起云龙湖。云龙湖就像是徐州灵秀的眼睛,水波荡漾,吸引了人们的目光。蜿蜒起伏的云龙山静静地卧在云龙湖旁,恰似一条巨龙日夜守护着它。春天的云龙湖,碧波荡漾,岸边的垂柳展开柔软的枝条在春风中招手欢迎游人的到来。金黄的迎春花点缀在细细的枝条上,像是挂满的一串串的小铃铛。红的、粉的桃花一朵朵、一丛丛、一簇簇盛开在枝头,引来了许多的小蜜蜂、小蝴蝶……在树林里、花丛中挥洒着自己的勤劳与对生活的热爱。 出生在医学世家的朱冉,美丽、坦然、真诚。“学医学是因为我们家有很多都是学医的长辈,从我爷爷开始就是学西医的,然后从我大伯到我父亲,他们考大学的第一志愿都是报医学类的志愿。当然后面因为种种原因,有的是从医了,有的没有从医。然后从我这一代开始,又开始志愿填报医学院。而我是在1993年考取了南京医科大学临床医学系。” 南京医科大学的校训“明德至善,博学至精”教导了多少学子,这里的校园有山有水,绿草如茵,微风吹过,湖面绚起阵阵涟漪,有严谨的学风,深厚的底蕴,这是中国最著名的省属医科大学之一,朱冉在这里打下了扎实的理论基础。医学院的生活除了辛苦,还是辛苦,收获却是扎扎实实,满满当当,而只有艰苦学习,才可能为未来成为优秀的医者奠定基石。 时光荏苒,五年转眼逝去,说到为什么选择眼科,朱冉说:“在毕业的那一年我是非常有幸见到了眼科前辈李子良教授,当时就被李子良教授给我描述的眼科美好前景所吸引了。”在深度接触眼科之前,朱冉觉得人体这么大,一个小小的一个眼球,究竟能有多大的研究空间?在与李子良教授谈完了之后却觉得,原来眼科也是一方天地,有这么多复杂的疾病,而且眼科能给很多人带来光明,就在这个瞬间让朱冉感受到了眼科的魅力。 李教授的谆谆教诲中闪烁着睿智与光芒。他不仅是一位医者,更是非常有艺术气息的专家。“普通的医生看眼底会看到视网膜,看到视神经、黄斑,更多是从病理和生理的角度去描述,而李教授描述的视神经是像太阳一样光芒四射,整个眼底是一种橘色的霞光般的眼底,让我们感觉非常神奇,这是一个令人震撼的光线世界。”医学与艺术结合,才是医学之美,朱冉最终选择了眼科。 “后来在眼科的门诊和病房工作了五年的时间,李子良教授亲自带教年轻医生,带我们上门诊,给我们讲课,眼科理论和显微手术基础也都是在那时打下来的。2004年,我的专业定到了眼屈光方向。” 李教授教学严谨,每周都要对年轻医生和医学生进行教学查房和讲座,他是一位善于搜寻生活素材理解复杂医学,然后把这些生活场景应用到眼科之中的好老师,帮助学生们更好地理解。 朱冉至今仍难忘很多有趣的教学场景。“在眼科中,裂隙灯是非常常见的检查设备,有几种照射方法,有弥散光线、直接焦点、间接焦点、镜面反光、后部照射法等,我们都觉得很复杂。后来他就拿了一张照片,这照片是天空当中的一片云彩,阳光从云的后面照射过来,云彩仿佛镶着金边,他说这个就是后映照的照射方法,以此帮助我们理解,印象就会更深刻,更形象。”除此之外,李院长还要求每个眼科医生都去翻译美国眼科教材和杂志,了解最新的眼科知识,最前沿的眼科发展动态,促使年轻的眼科医生理论和实践知识能与国际同步。 除了李教授外,朱冉非常感谢手把手教她屈光手术的王丹梅主任。“2004年确定主攻专业方向为屈光手术时,非常有幸遇到了屈光手术老师王丹梅教授,她是我国最早开展屈光手术的专家之一,也是我们国家制定准分子激光手术规范的专家组成员之一。”在王丹梅教授的悉心指导下,朱冉接受了非常严格的、严谨的屈光手术训练。王丹梅主任不断地探索与尝试新技术以及刻苦钻研的精神对朱冉影响非常大。 朱冉还记得自己刚开始做屈光手术的时候是非常紧张的,虽然在病房时她已经做过很多内眼和眼表手术、包括白内障手术。但屈光手术是在健康的眼睛上实施的手术,绝大多数患者是青年或者青壮年,对手术的要求极高,不能允许有半点差错。在正常的角膜上做手术压力也是非常大的, 在做之前不仅要把所有的手术步骤熟烂于心,且需具备良好的思考和变通能力。“很幸运一开始身边有王丹梅教授这样优秀的老师带教,心里会比较踏实,她就在你的身边每一步都会知道怎么去做。”从朱冉平静的描述中我能听出了发自内心对师恩的感激。 不行春风,哪得秋雨,不经风雨,哪得成长。成长的道路总是充满坎坷、艰辛……却又充满期待,迎难而上,虚心修炼,在恩师们的谆谆教导下,朱冉最终在眼科这方寸之地乘风破浪,打开了自己的天地。
2.医患沟通是灵魂
和很多其他外科手术不同,眼科手术有一个很大的特点,就是病人往往能够全程看到医生的操作。因为眼科手术绝大部分都是在局麻或者表麻情况下做的这个手术,因此患者虽然没有疼痛,但是全过程中,他是有知觉的,所以病人往往会有恐惧心理。 “屈光手术适应年龄为18岁到45岁。他们面对手术的恐惧心理或者说对于眼睛上看到的东西,或触碰到眼睛的一种躲避的反应其实都是正常的。因此,屈光手术的术前沟通和宣教是非常重要的。” 眼科医生的医患沟通和其他科室稍有差异。其他外科手术的沟通,更多是告诉病人,手术的原理、手术的风险、需要注意什么。但屈光术前沟通除了常规内容外,还需要耐心宣教手术当中的配合是非常重要的,比如教患者术前的注视训练,在家提前反复多次练习如何盯住某一个灯光保持30秒不动,观看手术模拟视频。对于屈光手术医生而言,手术过程当中需要不停地和患者进行语言上的沟通,帮助他们放松心情,保持眼球、头部和身体不动。 朱冉的工作强度是很大的,手术高峰期每天连续做80多台手术,从早上八点多钟就进了手术室,等到出手术室的时候,也许就到了晚上九点多,甚至于更晚的时间。一天下来,不仅会疲惫,由于大量的沟通和交流,她的嗓子经常会哑掉。 “手术室的护士也是非常的辛苦,她们除了做一些术前准备和术后护理工作,也需要不停的去安抚患者,有些很多小姑娘、小伙子(病人),因为高度紧张,在手术过程中不由自主紧紧抓着我们护士的手。有的时候护士的胳膊上都会掐出印子。有些病人甚至会要求,整个手术过程当中,护士要一直握着她/他的手,各种情况都有。我们也在手术室准备了减压球帮助患者放松。总之,在不影响手术的情况下,我们都会尽可能满足患者合理的要求。”
3.科技助力
朱冉觉得,唯有自己更专业,对病人更关注,才有能力去真正帮助病人。久而久之,就会获得病人的尊重和信赖。 如今的屈光手术可以帮助从50度到3000度近视患者恢复视力,这就是医疗科技进步的成就。在2018年的时候,有一名患者来到了朱冉的科室,他的左眼是1875度,右眼是2050度,这样的近视在以前是无法矫正的,朱冉当即决定为他开展PRL手术。 “我们知道超高度近视患者戴的镜片是非常非常厚的,他看到的东西都是变小的,而且不清楚,不仅视觉质量差,厚厚的镜片也会给他的生活甚至性格都产生很大的影响,影响他融入社会。所以我们在开展PRL手术以来,确实看到了非常多的超高度近视患者,通过人工晶体植入,重新改变人生的例子,作为医生,能帮助更多的病人,当然也会有一种愉悦和幸福感。” 患者的认可让朱冉的科室进一步成长,每一位科室的医者都很努力地服务患者,学习最前沿的知识,以最饱满的态度,取得更多成果。“记得去年,徐州下大雪,我就开玩笑正好不回去了,工作完了直接在办公室休息。在病人多的时候,晚上十一二点回家都是很正常的事情,但大家没有任何怨言,我们都非常感谢且受益于这样的团队。” 在朱冉的眼里,喷泉之所以漂亮,是因为她有了压力;瀑布之所以壮观,是因为她没有了退路;水之所以能穿石,是因为永远在坚持。人生亦是如此,她愿把这人生的体悟,分享给每一位正在努力奔跑奋斗的同行、亲友、病人。
晔问仁医
朱冉
晔问仁医 从临床医生的视角,高度近视现在呈年轻化趋势,会带来哪些危害?作为科普达人,能否普及一些防控知识,来降低高度近视的发病率呢? 朱冉 高度近视是一种病理性近视,是常见的致盲眼病之一。近视度数增高,不仅会给患者的生活带来不便,还会伴有一系列眼部退行性病变,高度近视患白内障、视网膜脱离、脉络膜萎缩、青光眼、玻璃体混浊等并发症的发生率远高于正常人群。高度近视患者应定期(每半年)到医院随访,接受专业检查和有效的治疗方案,提高视觉质量和生活质量。 于近视的防控,我们做了非常多的科普宣传,正因为它是“可防可控不可治”,早筛早诊至关重要,建议3到6岁甚至于更早,要建立视觉发育档案,以争取更早的发现近视的发生。在国家层面对于近视也加大防控力度,所谓家校社会联合防控。当然,我们更应该从自己的生活习惯和用眼习惯上去降低它的发生,或者减慢它的发生。比方说,让孩子增加户外活动,利用课间进行眼部放松,周末最好也能沐浴阳光,我们建议每天两个小时户外活动时间。当然,做到有难度,因为孩子课业比较繁重,但家长和老师还是要尽量帮助鼓励孩子优化时间,坚持适度的户外活动。其实越是低龄的孩子,越是建议更多的户外活动。另外,平时读书写字的姿势,要做到“一拳、一寸、一尺”。这些习惯都贵在坚持,效果一定看得到。 晔问仁医 一旦发生超高度的近视,我们会有什么样的手术方式可供选择,哪一种手术方式可能更有优势呢? 朱冉 我们定义600度以上为高度近视,800度以上为超高度近视。早期超高度近视没有摘镜希望的,以前有不少患者都来找我想做激光,发现做不了,失望而归。但经过近十几年的发展,我们国家有了晶体矫正手术,其中为代表的就是有晶体眼后房型晶体植入手术,这种手术不受角膜厚度的限制,晶体植入到自然晶状体的前面,后房间隙里,外表是看不出来植入过人工晶体的。这类手术切口也非常小,只有2~3 mm,它的矫正范围非常广,以PRL手术为例,3000度以内的近视都可以应用。 晔问仁医 晶体植入术需求量呈上升趋势,但价格一般来讲比较昂贵,尤其对于一些有特殊需求超高度近视患者(比如参军、演员等职业)的刚需,我们有没有快捷的预约通道和优惠措施? 朱冉 晶体植入手术价格相对来讲高于角膜屈光手术,因为它的晶体的工艺和材质的先进性,价格相对会高一些。实际上我们也知道,很多高度和超高度近视患者,由于戴镜矫正视力不好,对他们的学习和工作都产生了一定的影响。目前,我们和PRL技术团队正在开展一项真实世界研究的课题,会给予一定的优惠,当然,我们需要对病人进行详尽术前评估,以确认病人是否适合PRL植入手术。 晔问仁医 我们说“医德好,医风正、医术精”是医生的理想和追求,作为这项荣誉称号的获得者,您怎么理解这九个字? 朱冉 其实我觉得所有的医生,基本上都具备医德和医风的素质,从我们选择医生这个职业开始,我们也都是经过规范严格的医学培训,医德医风的教育是伴随我们成长的。从医路上我们更要保持初心,不断精进。另外,我们更要感谢每一位患者,他们也是我们的老师,医治的过程,也是经验的沉淀,我们和患者下着同一盘棋,彼此信任,互为盟友,目的都是为了呈现最佳视觉效果、重见光明,甚至挽救家庭,重拾幸福。 采访/晔问仁医 编辑/陈庆 版权声明: 本文系原创,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如需转载,请在[晔问仁医]后台留言; 授权使用请注明:“来源[晔问仁医]及作者”。 所有文章版权属于【晔问仁医】。 部分图片来源于网络,侵删。 晔问仁医已入驻知乎专栏、今日头条、腾讯内容开放平台,欢迎前往订阅。 如有相关问题需要提问此医生, 或有感而发, 请在文章最下方评论区留言; 您身边若有工作在三甲医院的仁心医生,欢迎提供线索或者直接引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