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hanghai Doctor

孙海燕|坚守纯粹,医心医意

更新时间:2022-10-19点击:86


孙海燕

坚守纯粹,医心医意



人物介绍


 图片image.png


毕业于温州医科大学,1989年8月参加工作。曾于1999年9月-2000年2月在北京中科院肿瘤医院妇科进修。对宫颈癌、卵巢癌、子宫内膜癌、外阴癌等疾病的根治性手术操作熟练精细。从事妇科肿瘤临床工作三十余年,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对本专业疑难病症有自己独到的见解。


妇科恶性肿瘤及晚期复发性肿瘤的诊断,并能灵活应用手术、化疗、放疗等治疗手段进行综合治疗。对宫颈癌、卵巢癌、子宫内膜癌、外阴癌等疾病的根治性手术操作熟练精细。从事妇科肿瘤临床工作三十余年,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对本专业疑难病症有自己独到的见解。


擅长:各类妇科肿瘤的手术、放化疗及综合治疗


第一视角


孙海燕



她,优雅、敬业、美丽而自信。她在浙江省肿瘤医院从医几十载,工作兢兢业业、踏踏实实,几十年如一日的一丝不苟。在她的每一句的分享中,都散发着坚强、充实、洒脱。


从小,她有一颗平常而自由的心。那时的她,梦自己所梦,想自己所想,爱自己所爱,珍惜身边的幸福,欣赏自己的拥有。当了医生后,她却在最平凡每一天里,谦虚地努力着,善待着每一位病人,精进着手术治疗技能,紧跟着科技进步,已然成了一名受病人欢迎的医生。


她就是浙江肿瘤医院妇科主任医师,孙海燕。


在救治病人时,她用专业去救治患者,用经验与病人同行,用感同身受与病人共鸣,去内心的力量去激励着身边的每位患者。她相信,这些都是战胜困难的利剑,能让患者变得坚强,让她们在柔弱无助的时候找到了自信。这样,患者才会拥有勇气和动力战胜疾病。她说:“当我每天走进病房的时候,我一定会保持微笑,因为我相信病人会因此而变得更坚强。”


她热爱自己的医院和团队,看到科室的高速发展深感欣慰。尽管专业一流的她无数次治愈了病人,但有时自己却需要一颗绿叶的心,因为只有绿叶才能托出一朵朵娇嫩浴滴的花骨朵,让他们在微风中,它们轻轻摇曳着,等待着开花、结果;这样才能用自己的专业去滋养科室的未来与希望,让更多的人成长。


“作为一名医生,‍‍能帮病人解除痛苦,我总会获得成就感,其实这很平凡。想做一名好医生需要细心地付出很多,起码要用自己的良心去面对病人,去治愈她们。这样等到自己退休的时候,会觉得这辈子是充实的,是值得的,是温暖的。”


我想,有一种幸福只有在平凡中才能体现出来,没有多么的轰轰烈烈,却能让人在回忆时,嘴角会微微翘起,纯纯的,甜甜的,很美......



image.png


1.从医之路

绍兴上虞,山水诗派的发源地,谢灵运有诗:


昏旦变气候,山水含清晖。

清晖能娱人,游子憺忘归。

出谷日尚早,入舟阳已微。

林壑敛暝色,云霞收夕霏。

芰荷迭映蔚,蒲稗相因依。

披拂趋南径,愉悦偃东扉。

虑澹物自轻,意惬理无违。

寄言摄生客,试用此道推。


这就是孙海燕的故乡,她的童年也成长在这有山、有水、有灵气的书画江南中,在童年的记忆里,除了美景、还是美景。能在如此的景致中读读琼瑶,看看射雕,是她最幸福的时光。


小时候,由于在邮政系统担任重要职务的父母忙于各种事务,和蔼可亲的外婆担起了陪伴孙海燕的责任。每当寒暑假,孙海燕就会从自己诗画一般的小窝赶去母亲那里,但却往往因为水土不服,发高烧、打青霉素针。


母亲觉得女儿天资聪慧,怜爱地说,“你容易生病,要不长大了就去考医学院,将来可以一生活得健健康康,还能帮助家人、救治病人。”


那时,孙海燕特别喜欢读书,各种书都读,但她在她的心里却藏着两个梦想:要么穿白大褂,要么穿军装。于是,她便听从了母亲的建议,高考时的志愿全部填报了医学院,最终如愿被温州医科大学录取。


初被录取的她特别兴奋,至今她还记得自己当时的学号:84017。


在温州医科大学的第一、第二年,孙海燕觉得自己过的很潇洒,一些诸如语、数、外、化学、物理之类的基础课,甚至她会觉得有些乏味,上课、考试之余,她读小说、学跳舞,课余生活极为丰富。可一到大三她对医学课程便来了兴致,从解剖、组胚、病理、生理、到病生、内科、外科...似乎每一门自己都非常喜欢。她觉得医学原来如此美丽,极具天赋的她,成绩也名列前茅,以优异的成绩顺利毕业。


“那时的医学院还是分配制的,当时‍‍我想去杭州。我不想回绍兴,因为小时候外婆带我,可以自由自在,在家父母那里限制会多一些。”


由于成绩优异,孙海燕获得了优先分配到省级医院的机会。‍‍‍‍当时有三家医院可供孙海燕选择:浙江省精神病医院,浙江省人民医院,浙江省‍‍肿瘤医院。1990年代初的浙江省肿瘤医院所坐落的半山,离市区挺远,周围也很荒凉,愿意去的人不多。孙海燕在自己校友的鼓动下选择了省肿瘤医院,开启了自己临床医生的生涯。


一开始生性活泼的孙海燕觉得肿瘤医院的生活有点沉闷。当时肿瘤医院院长高永良把她找去,和她探讨将来的方向。“我在实习时候,还是很喜欢妇产科的,我就和高院长说,想选妇科肿瘤。由于高永良院长也是搞妇科的,是全国有名的专家。他一听到我说‘妇科’,挺高兴,于是‍‍就把我分配到了妇科肿瘤,我当时想,不管怎么样,妇科肿瘤属于妇产科。于是我就开始做妇科肿瘤医生,做了两年,感觉妇科肿瘤挺好。相对产科而言,我们科的工作相对可以有计划、有规划。而且在专业上属于妇科顶尖了”


有了自己的阵地,孙海燕在肿瘤医院一干就是30多年,高强度的工作和日复一日的精进专业让她得了慢性疾病,浑身的关节经常疼痛,有时那种钻心的疼痛甚至曾让她有放弃临床的念头。但她稍经修养,就会继续坚持,从未放弃过这份事业。也许,正是因为自己的全情投入,于是她有了一波波的铁粉病人,有些还成了几十年的挚友,这些都让她觉得自己的坚持是值得的。


在浙江省肿瘤医院工作了二十多年后,她决定去援疆,去看看远方的诗歌,更重要的是可以用自己的专业去治愈远方的病人。2017年2月她来到了浙江省肿瘤对口的阿克苏地区第一人民医院,在那里孙海燕挂了妇科‍‍行政副主任医师,为当地的医生进行系统的专业指导,把自己多年总结的经验传帮带教给他们,也让当地的居民颇为受益。‍‍


“阿克苏地区的医疗服务水平会比我们沿海东部地区落后。我们这边的专科分得比较细,他们的妇科则是普通妇科为主,涉及的范围比较广,所以我所做的事情也会宽泛一些。在从事妇科肿瘤之后,我也在1992年到上海国际妇幼保健院进修半年普通妇科,1999年在北京中科院肿瘤医院进修半年妇科肿瘤。所以,尽管我是妇科肿瘤医生,但在阿克苏这些工作我都可以做得游刃有余,也算是对自己临床技术的总结。同时,当看到我带教的当地医生能更好的治疗病人,自己也很是欣慰。”她微笑着说。


如今,回到浙江省肿瘤后的她,每天坐诊、看诊、做手术。她说,现在自己的门诊量很大,以至于有时候来不及看。“这时候,你就需要有一颗成为绿叶的心,因为这样我不仅能为病人服务,也可以为年轻的团队成员提供支持,提供数据,让他们能更好的成长,更好的开展临床工作,推动科研进展。我希望在退休前能用我的专业、我的经验帮助年轻医生、帮助团队成长。”


在孙海燕看来,她成长的那个年代,医生更强调临床,强调看病,这是她们这代医生的优势。今天的医生不仅要看重临床,还有更多科研、学术的要求,不能偏废太多。只有这样,这些年轻的医生才能有更好的发展,才会有更好的未来。而她可以用自己丰富的临床经验去帮助他们更快成长。


image.png

image.png

2.一切为了患者

访谈当日是孙海燕的手术日,这天她有两台卵巢癌手术,做得都挺成功,她的脸上洋溢着喜悦。


“第一台是一位‍‍老病人的妈妈,她的几位家人和熟人很多都在我这里做得手术,第二台也是卵巢癌,很不幸,这位姑娘病灶的恶性程度很高,才二十几岁,我们遵循指南予以规范治疗。‍‍”


经过多年的发展,浙江省肿瘤医院的妇科在全国有了极高的声誉。而孙海燕既是亲历者,也是见证者。


“我们在妇科手术领域是非常好的,”孙海燕分享道,“这得益于我们前面‍‍,朱笕青.张平主任,朱滔院长他们开了好头,带出了好团队,他们在专业领域内很活跃,‍‍在医院管理方面非常优秀,这让我们除了手术外,对病人的管理也不断追求卓越。”


在浙江肿瘤医院,像孙海燕这样年长且极有经验的医生也会冲在一线,勤勤恳恳,每天从早上干到晚上。她每天早上、晚上至少两次去查房,特别关注重点病人,所以危重病人都管理得特别好。也许正是这样的管理,让她的病床周转率很高,极少有长时间住院的病人。


“现在,全国各地的很多疑难杂症都跑到我们医院来,常常也有病人专门来找我看病。目前来就诊的所有病人里面有30-50%来自外省。而手术的难度也越来越大,常常遇到在很多地方放弃治疗的病人,我们再重新做手术以及精细化术后管理,给患者带来更多的生存希望‍”


对于年轻的患者,孙海燕会鼓励她们乐观面对生活,如果能保住卵巢的患者,孙海燕会尽量保住卵巢。因为孙海燕知道,一个失去卵巢的女性的生活质量会直线下降。我们的目标不仅仅是让肿瘤患者活着 ,还要让她们活得有质量,有品质。这两天孙海燕遇到一位年轻的子宫内膜癌早期患者,患者坚决要求要摘除卵巢。


“其实,卵巢功能下降会对女性的生理产生巨大影响。如果年纪轻轻就切除卵巢,我想她的生活质量会直线下降。我也是过来人,女性在四五十岁的时候渐渐走向更年期,卵巢功能逐渐减退。我40岁多岁的时候开始腿脚痛,可能是因为激素水平改变而导致的骨质疏松,至今关节疼痛不适,情绪也会发生一些变化。昨天我有一位病人,才31岁,子宫内膜癌早期患者,她希望切掉卵巢,我就建议她要慎重考虑。”


孙海燕深知,卵巢对女人的重要性,面对这位年轻患者,孙海燕仔细权衡,把如果切掉卵巢对女性的影响都一字一句地告诉她。同时,孙海燕也会找来病人的丈夫、家人,也会把一些理性的分析说给他们听,让家属能了解,对未来生活可能带来的改变。最终这位患者幸运的保留了双侧卵巢。


“在临床上,我们看到,很多病人的决定是很感性的,但作为专业医生,我们需要用自己多年的专业知识理性的分析,平复她们的情绪,让家属理解。更需要让他们相信,专业的事情应该交给我们专业的医生判断,经过权衡后,我们会做出当时最合理、规范的最有利于患者的治疗方案。”


孙海燕觉得,对病人的治愈需要考虑她们未来几十年的生活品质。“我觉得尤其现在生活条件越来越好了,‍‍每个人他对生活的要求也越来越高,生活质量肯定是要提到,‍‍也就是在保障病人生命安全的前提下,改善治疗后的生活质量、提升她们的幸福感,也应该是衡量治疗效果的标尺。”


生命需要阳光的注入才能迎接美好的明天。病人则更需要阳光的温暖,才能拥有良好的心境。在孙海燕的哲学里,治愈病人不只是解决临床上的问题,更要拥有健康、幸福、快乐的人生。

image.png

3.医心医意

自幼热爱文学和艺术的孙海燕对人文在临床上的作用深有感悟,而她多年来关节疼痛的老毛病让她更能体恤患者,更能用自己扎实的专业基础敏感的察觉病人病情中的很多细节。


“其实,我们医生的工作是‍‍理性和感性交织在一起的,我们既要能感同身受的去感受到病人的痛苦,但同时脑子里时刻要有理性这根弦。有时候要找到平衡是很难的。”


有时候,病人经常带着情绪,带着各种感性的观点来医院,比如,拒绝手术,拒绝化疗等。孙海燕总是一方面去与她们共情交流,另一方面,又要把她们拉回到理性的轨道上,用自己的专业和同理心去与患者建立信任,让他们拥有更多信心。


“我走进病房的时候,总是坚持面带微笑,我希望传达给病人是他们没什么严重疾病的感觉,而且作为医生的自信,这样让她们心理安定,也渐渐会接纳你,觉得你是她们的后盾,很多人并不了解女性患病后的心理。在中国,一个家庭的主心骨常常是女人,她们是妈妈,是家庭的安定剂,处理不当整个家都会坍塌。所以,我们除了专注手术,也需要让她的家庭理解她。比如,卵巢癌的治疗时间很长,一个良好的治疗,不可能离开家庭的理解和支持,尤其是卵巢癌,这是目前死亡率最高的妇科恶性肿瘤,大部分发现时往往已是晚期,并且高复发率,导致它的治疗总是反反复复的,需要对女性患者需要输出更多关爱,她们才能挺过去。”


在病人受到良好人文关怀、被燃起了生命希望之时,所有的治愈才会有效,才会拥有充满光明的未来。孙海燕总结了自己几十载的医路人生,她说:“从医是为了:关爱自己,关照病人,关爱社会。”


如今从医三十余年的她,觉得自己无憾医途。这一路上,她品出了人生如茶,第一道苦如生命,第二道香如善良,第三道淡如清风。人生这盏茶,或浓烈或者清淡,都要细细去品味。时间的变换,了却了旧伤或许还会有新疤的烦恼,把心放宽,把爱奉献,幸福终将常在。

image.png

Q

A

晔问仁医


 图片
 图片

孙海燕



 图片

晔问仁医

您对年轻的后辈有什么忠告?

孙海燕

 图片

现在的年轻人不容易的,医学院毕业科研、临床、教学都不能荒废,其实对任何一个个人都是非常有挑战的,当然也是不得不面对的压力。


现在的医学不同于我们刚毕业时候的医学了,当时可能20年里都没有什么重大突破,我们更多的工作在临床工作上,这样的优势是让我们有了很多临床经验。但,最近的10年,医学技术可以说是突飞猛进,光靠经验是不行的,还要不断改进知识结构。这几年,在妇科领域,精准医学的发展非常迅速,靶向治疗、生物疗法、免疫疗法、新手术技术,层出不穷,这些如果不能紧跟学习,知识结构就不会完整。


作为一名战斗在一线临床的老医生,我本人都保持学习的状态,同时也很愿意帮助、协助他们提高医疗水平,传授临床经验,也算是对我们科室未来的发展尽一些绵薄之力吧。


 图片

晔问仁医

对于妇科肿瘤的防治,你有什么观点?

孙海燕

 图片

宫颈癌可防可控,大家按时体检,早期干预,合适的人群注射HPV疫苗即可。内膜癌一般愈后良好,关键要做好体检,早期发现,遇到未明原因出血,赶快就医。卵巢癌棘手点,可以做基因筛查,看看自己是不是高危人群,如果是有家族性的,有胚系BRCA突变的可及时干预,完成生育后也许可以提前切除卵巢。当然,我个人完全理解,卵巢切除后,很多病人由于很多激素水平变化,可能会带来生理和心理的改变,这其实也是很痛苦的,有些人会有抑郁倾向,骨质疏松等问题。在这之前要比较规律的去医院检查,防患于未然。


 图片

晔问仁医

如果再次选择,您还会当医生吗?

孙海燕

 图片

人总是要生病的,我们临床医生的工作就是治愈病人,医生的职业也可以视为一门手艺,‍‍无论社会怎么样变,医生都有人需要。我想,我下辈子还是要做医生,虽然医生辛苦,‍‍但是这是一个高尚且受人尊敬的职业,当治愈病人的时候也会有成就感。


 图片

晔问仁医

您对自己若干年后的退休生活有什么规划吗?

孙海燕

 图片

我们医生的环境其实很单纯,从医三十多年,觉得除了忙碌还是忙碌。我想,也许人生的第二个起点会从60岁开始,期望那时我会把未来的日子过得充实,在自己不能动弹之前,去捡起自己的爱好,比如,种种花草,把儿时喜欢的琴棋书画都再补回来,我想这对我都会是新的开始,也是享受余生。



采访/晔问仁医     编辑/陈庆




版权声明:

本文系原创,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如需转载,请在[晔问仁医]后台留言;

授权使用请注明:“来源[晔问仁医]及作者”。

所有文章版权属于【晔问仁医】。

部分图片来源于网络,侵删。


图片

晔问仁医已入驻知乎专栏、今日头条、腾讯内容开放平台,欢迎前往订阅。

如有相关问题需要提问此医生,

或有感而发,

请在文章最下方评论区留言;

您身边若有工作在三甲医院的仁心医生,欢迎提供线索或者直接引荐。


关键词
官方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