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23-01-06点击:85
张琼 医医小草,博极医源,点亮生命
人物介绍 浙江省医学会妇产科学分会青年委员会 副主任委员 浙江省医学会妇科肿瘤学分会青年委员会 副主任委员 浙江省发明协会内镜外科学术委员会 委员 浙江省医学会妇产科学分会妇科内镜学组 青年委员 温州市医学会妇产科分会青年委员会 副主任委员 温州市医学会妇产科分会 秘书
第一视角 张琼 出生在七八十年代的人一定记得曾经那首红遍大江南北的歌曲——《小草》。她说,这是她小时候最喜欢的歌曲。一株小草,长在山崖,长在地角,默默守着一份坚强,虽然没有百花开放的惊艳,却有一颗不屈不挠、永不言弃的心。随风尘起尘落、不惊不扰,不论悲欢,总是坚守着大自然那份不可缺少的色彩,它用自己的绿色提示着生命的希望。待到春暖花开时,有些小草顽强地拔地而起,长成为擎天挺拔的参天大树,庇护着自己身下的绿色。或许,这便是她年少时最真最纯的梦想。 如今,她作为一名妇科医生,她认为生命的意义在于创造,同时也在于延绵——她也想成为创造生命,延绵生命的人。病人与她在一起会感受到一抹温暖的阳光,一种发自内心的快乐。这快乐不只是一种心情,而是一种可以感染身边每个人的温度,她能让身边的人感受到一种向上的力量,感受到一种生命的喜悦和满足。 张琼,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妇科副主任、温州医科大学附属台州妇女儿童医院妇产科主任。 访谈中,她不断感谢照亮自己人生道路的导师、领路人、良师益友,她觉得自己取得的点滴成绩与成长都离不开他们的教导与陪伴。如今,她带教起学生来,更像是一位大姐姐关爱着后辈们的成长。 妇科医生的她常会和病人同频共振,她感慨病人的坚强、乐观、对爱的坚持、对家的使命感,这些给了张琼无穷的力量去帮助每一位病人走出人生的低谷,唱响自己的生命之歌。
1.从医之路 “月桂香都,白鹿衔花,瓯水弄潮。画江心孤屿,风华傲立;楠溪雁荡,碧秀芳娇。滨海明珠,鸿图锐士,执握先锋胜自豪。邀红旭,绘人间瓯越,天韵丰饶!贤英荟萃今朝,为崛起中华比翼高。” 这里是中国民营经济的圣地,也是中国改革开放的最前沿,在这座城市有一所中国医学的新秀正冉冉升起——温州医科大学。说到温医很多人一定会想到极具特色的眼科,而如今,越来越多的其他医学专科也在这里快速发展,其中就包括,妇产科。 出生在这片土地上的张琼,从小就热爱读书,成绩极好。初中毕业后,她以温州市第四名的分数考入温州最好的高中——温州中学, 那时她的舅舅——池永龙教授经常和她谈自己从医的趣事,这让年幼的张琼感到当医生是一件非常神圣且值得奉献一生的事业。 “在填报高考志愿的时候,我决定只选择两个专业方向,要么教书育人,要么治病救人,我觉得教师和医生这两份职业都是非常高尚的。” 最终,张琼如愿考入中国知名学府—浙江大学。这所有着125年历史的知名院校,以“仁爱、求是、创新、卓越”激励和培养了一代又一代医者。在这里,张琼努力吸收着养分,像一棵小树茁壮成长,期待着挂满丰硕果实的那天。 选择学医无疑是选择了一条最辛苦的求学之路,学习周期长、教材厚、知识点多,通宵学习常常也是家常便饭。 张琼白天读书,晚上做实验。那时,浙江大学医学院针对优秀本科生设立了英才学校,实行本科生导师制,那时张琼的导师是朱雪琼博士。 “朱雪琼教授是一名非常严谨的人。那时候我都是跟着朱老师通宵做实验的。我跟朱老师学习最大的收获就是严谨治学,她做实验的时候,只要觉得有哪怕一丝的不满意,都会去仔细地寻找原因,然后重新返工实验。这种对科学极为严谨和严肃的态度,对我至今都有很大影响。” 临近本科毕业,张琼开始思考自己未来的方向。一次厦门之行,妇产科大师林巧稚教授的事迹深深地震撼了张琼。众所周知,林教授是中国的“万婴之母”,她的一生接生了上万名婴儿,在张琼看来妇产科是一个距离生命起源最近的专科,有着无法拒绝的诱惑。喜欢动手的她便下定决心成为一名妇产科医生。很快,她便以优异成绩被保送为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妇科郑伟教授的硕士研究生。 “郑伟教授是一位非常儒雅的人,他身上有一种淡定一种平静,而这种淡定和平静的背后是扎实的基本功,我想‘非宁静无以致远’来形容他再合适不过。我们外科医生的确需要这样的品质,因为当你在手术台上遇到各种突发情况的时候,千万不能慌张,要用自己扎实的基本功和自信心面对挑战,这是我从他身上所学到的。” 硕士毕业后,张琼并没有停止求学的步伐,她随后就考取了黄引平教授和叶笃筠教授的博士研究生,这让张琼有了扎实科研基础,也为日后她在临床开展相应的科研活动做好了准备。 那时的张琼就像是一只无数次张开翅膀的雏鹰,等待着翱翔蓝天,鹰击长空。
2.精进技术 临床工作之后,张琼不断精进自己的技术,不断在临床工作中总结经验,从未放弃过任何学习的机会,不断争取着突破。 “在我的学生时代,开腹手术治疗妇科疾病是主流,后来在郑伟教授带领下,我学习了腹腔镜手术治疗妇科疾病的技巧和方法,相比开腹手术而已,腹腔镜手术是巨大的进步,然而,腹腔镜手术还是需要在病人腹部开若干个小孔,对于一些爱美的女性而言,仍然会有所顾忌。后来在美国贝勒医学院关小明教授的指导下,我开始学习单孔手术技术,在脐部作一个小切口,然后将手术瘢痕巧妙地隐藏起来,这样很多女性爱美的问题就能解决了。手术做完之后,甚至都看不出伤口。” 张琼觉得,从一名小医生成长为一名优秀的医生道路是很漫长的。一方面,常年泡在手术室学习的她,博采众长,学习各大主任高超的手术技艺;另一方面,在不断精进手术技能的同时,张琼还不断通过比赛来提升自己,她获得了很多的荣誉:包括,GESEA中国腹腔镜缝合大赛季军,浙江省浙南赛区妇科腔镜视频秀普妇组第一名,“我行我秀”视频比赛浙江省赛区第一名,全国总决赛第三名等等。作为新生代的医生,能取得这样的成就是很了不起的。张琼把这份荣誉归功于她的老师——赵宇教授。赵宇教授是腹腔镜缝合大赛“世界冠军”、国际鹰蛇奖“内镜杰出成就奖”的获得者。他在赛前曾送了张琼一套自制的内窥镜练习器。这套装置可以帮助医生训练手术技能,并分享了自己参加比赛的经验,这也让张琼有了信心,比赛非常顺利。 张琼并没有止步于此,在老师们的指导下,她走出国门,在国际会议的舞台上,向国际同行展现了中国年轻医生的风采。至今,张琼还记得参加FIGO大会(巴西)和欧洲内镜年会(希腊)的场景。 “FIGO大会是妇科领域非常权威的会议,妇科肿瘤很多分期和共识都是在FIGO大会上制定的,来自世界各地的医生、各种肤色的医生都来参加,场面非常壮观。欧洲内镜年会那一次,对我的影响也很大,这是世界内镜医生的大会,感觉非常激动。我觉得有机会在这样的会上交流和发言对我的眼界也是很大的提升,毕竟我们可以从这样的会议学会很多新知识、新方法,同时,我们代表中国医生是很有荣誉感的,我们应该让世界上更多同行了解我们中国医生正在做什么,有更多的互动交流。” 木秀于林,必生于厚土。对于自己取得的成绩,张琼觉得科室支持是最重要的,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妇科的平台是自己的港湾。访谈中,张琼特别提到了科主任胡越教授。胡主任最常说的话就是“开心工作”。只有这样,才能是一个好的团队,才能有向心力和凝聚力。大家才会在这个平台上感受到温暖,把精力集中在治病救人上。也才会更好地“传、帮、带”,培训好年轻医生。 “这里就是我们的家,我们是一个集体。一只筷子是容易被折断的,但如果是一把筷子就会稳定很多。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是一个优秀的团体,每个成员在这里都能追求‘选自己所爱的,爱自己所选的’的事业。”
3.为爱、为患者 到张琼这里来求医问药的病人多种多样,家庭的情况也各不相同,让张琼最感动的是很多女性在家庭中所承担的责任,她们那种面对生活的顽强。 “她们是母亲,是妻子,是女儿,有些女患者担负了整个家庭的,她倒下了,她的家庭可能就解体了。有些病人自己都已是晚期了,还念念不忘家里的事。最近,我收治了一位妇科肿瘤患者,一开始她说她不能住院,她要回家,要工作,如果她没有工作家里就开不了锅,她反复叨念着上班这件事。后来,我为她做了手术,手术也挺成功,她在病房里醒来问我的第一个问题就是:‘医生,我什么时候能去上班?’。我顿时感到了一些心酸,觉得自己肩上的责任不只是这位病人,还有她的家庭、她的孩子。作为妇科医生,我没有理由不去全力以赴的救治她们,为她们拼尽全力。” 由于张琼擅长微创手术,尤其单孔腹腔镜,很多爱美女性患者都慕名而来。作为一名女性医者,她更能体谅女性对“美丽”的追求。 “每个女人都爱美丽,都想变得更美。而我的患者群中有一部分很年轻的女孩子,还有一些由于职业的原因不希望有伤疤。作为女性,我完全理解她们的担心,主要使用单孔腹腔镜帮她们完成手术,这样伤口会很小,也不会影响她们将来的生活。现在的人需要美,需要尊严,需要生活质量的提高。” 张琼门诊是受欢迎的,因为很多病人术后不仅解决了病痛,伤口也没有刀疤,很多病人便会送来锦旗、感谢信表示感谢她。 “我觉得,被出院后的病人认可对我而言是最好的激励,真的很开心。” 对每个病人而言,生命中最值得欣慰的莫过于经过手术治疗,一觉醒来,发现阳光依旧温暖,亲人依旧在身旁,周围的一切还是那么美好。
Q A 晔问仁医 张琼
晔问仁医 对妇科肿瘤的防治您有什么观点或建议? 张琼 妇科肿瘤主要包括宫颈癌,卵巢癌和子宫内膜癌。国家的两癌筛查推广工作做得非常好,宫颈癌早期的发现率高,而且HPV疫苗也在不断地普及,将来宫颈癌的发生率会逐渐下降。子宫内膜癌的发病率在不断的提高着,这与人们的生活水平提高有一定的关系,尤其与肥胖、高血压、糖尿病等有很大的关联,在治疗方面,子宫内膜癌分子分型的应用,为预测患者预后及精准治疗提供了重要的参考价值。卵巢癌就很难发现了,往往在临床上发现时,就已经是晚期,我们行业内有一种说法,70%的卵巢癌发现时就已经是晚期,有70%的卵巢癌会复发的,70%的患者活不过5年。如今,有很多的靶向药物,还有一些新的疗法给卵巢癌患者带来了新的希望,这些新技术对我们医生也的确有很大的帮助。
晔问仁医 您在带教学生方面有没有什么心得? 张琼 中国外科学的鼻祖裘法祖老先生说,“做人要知足,做事要知不足,做学问要不知足。”我觉得这句话是很有深度的。我们医院是教学医院常常强调要做到“三足鼎立”,临床,科研,教学,其中教学工作的优劣决定了医院未来的潜力,教学生我关注几点:第一,三观要正,其次,一定要有主动性,做事要积极主动;另外,目标要明确,如果没有一个好的目标,每天浑浑噩噩的,放飞自我,那也是不行的。现在我也带班主任,我会把自己的临床经验及时和他们分享,他们有什么问题也可以随时来找我,所以他们都叫我“大姐姐”,我也很享受这种感觉。我们这些医生的成长都是在前辈们呵护和陪伴下成长起来的,他们为我们撑伞,现在轮到我们去培养更多的年轻医生,我们也要为他们去挡雨,只有这样才能在医院,在科室形成一个良好的生态,才能持续回馈患者。
晔问仁医 您现在研究的重点是什么? 张琼 我的研究方向主要专注于帮助肿瘤患者保留生育能力的相关研究和课题,现在我们国家也开始放开了二胎政策,很多肿瘤患者对于保留生育能力非常看重,应该说,医疗水平的进步已经让很多患者把只看重“保命”变成了提高生活品质,这是时代的进步。另外,子宫内膜异位症也是我关注的重点。虽然说这是一种良性疾病,但却具有恶性肿瘤的特征,能够种植、侵袭、转移等,给病人造成很多痛苦。
晔问仁医 您觉得什么才是医学的真正价值? 张琼 救治和帮助病人是医学最大的价值,这是医生的本质工作。此外,我们要做的就是尽可能的把自己的技术提高,紧随最新科技,让每一位患者都能够成为医学科技进步的受益者。
晔问仁医 据说现在有很多外地的患者也会来找您看病,他们是怎么知道您的呢? 张琼 随着我们医院的不断发展,的确越来越多的外地病人会到我们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来看各种妇科的毛病。主要以福建,浙江其他地区的人为主。我曾经问过他们是怎么找到我的?他们的回答很朴实,“我们听了朋友的朋友介绍,所以我们就来了。”口口相传非常重要。
采访/晔问仁医 编辑/陈庆
版权声明: 本文系原创,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如需转载,请在[晔问仁医]后台留言; 授权使用请注明:“来源[晔问仁医]及作者”。 所有文章版权属于【晔问仁医】。 部分图片来源于网络,侵删。